鲁西南,大致是以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市为基点,指向西南方向的一片地域吧。若是按早时的鲁国故城为基点的话,大概率也就往西南方向延伸个百公里的样子,木拉大减(差别不大)。
在这片土地上,排列着孔孟之乡的故居真的是不少。
古时候,朝里说话是有忌讳的。我不说大家都懂。您譬如,避字,其父辈的名字所占之字,晚辈说到时,就不去直呼其名,而是用别字代替,以示尊重长辈老人。
在乡下,过去也是差不多的有这种讲究。在我们知道的有个村子里,有个父辈叫“墙”的,下面孩子们当说到“墙”时,就避开“墙”字。别人家说建房砌墙,他们家人则说是“磊间脚”。
村子里说话,常常会听到关于家畜“公母”的另一种说法,公为雄性,这个都晓得。说成“丫”,可是口头语啊。譬如说,“我从集上买了头丫猪”,就是说给你听的“是一只小公猪”。这样说,一方面区别于“公猪”,一方面区别于“公主”。
“公猪”又叫“脚(角)猪”,是专为母猪生仔配种的“种猪”。丫猪,专指“菜猪”,买来“小猪秧”饲养长大后专供宰杀后吃肉的。在当时,农村里一家一户的都有喂养若干头猪的生活习惯。那时候,没有专门配方的喂养饲料,也没有科学养殖的方式方法。土办法就是散养,圈出来一块地,围起来即可。汇滕的垃圾清理出来,拉到地里就是“土杂肥”,为有机肥料。那时的土办法,小麦亩产达到三百斤的就是特高产的地块。“公主”一说,是皇宫里,大臣对皇帝女儿的尊称。这避讳也就不用多说了。
常听到“草鸡”的说法吧。“草鸡”就是“母鸡”,也说是“老母鸡”,即会下蛋的蛋鸡。在鸡的行当里,公鸡是比较受人尊崇的。一方面是因为公鸡会打鸣报晓,也把它叫做“雄鸡”,也叫“大公鸡”,取“大吉大利”之意。公鸡还有“辟邪”一说,这在古代小说中也有描述。另外,还有一种“斗鸡”。用“草”的还有“草驴”,“草鸭”,“草鹅”等。
语言避讳图吉利,防止歧义出问题,尊重父老口口传,传承下来一年年。意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