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年,康熙帝以戈壁荒漠为界,将大蒙古草原划分为“内外札萨克蒙古”,分别派遣两名“札萨克(蒙语音译,意为旗主)”管理内外蒙古一应事宜,这就是蒙古地区最早的“内外”之分。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知道“牧草王国”说的是内蒙古,也知道“歌海酒乡”是内蒙人的文化特色,对外蒙现状却知之甚少。
想了解外蒙,要从大蒙古地区的地域、界限和历史变革说起,中俄蒙史学家曾联合估算大蒙古地区总面积在340万-350万平方公里之间。
从成立自治区到1979年最后一次省界划分,内蒙古的实际面积缩小了不少(118.3万平方公里,其余划归东三省、河北、宁夏、甘肃),外蒙古的西伯利亚地区则全部被沙俄侵占,也就是布里亚特(贝加尔湖地区)、图瓦(唐努乌梁海)、伊尔库茨克(耳库地)等地区(约65-75万平方公里),剩下才是现在的蒙古共和国(156.6万平方公里)。
那么,大蒙古地区为什么会分解成三个部分呢?
忽必烈建立元朝不到两百年就被明朝推翻,逃回老家的蒙古各部犹如散沙内斗争权,仅1368-1634年的266年里就诞生了22位蒙古可汗,平均12年就被推翻一次。
最后一任蒙古可汗林丹·库图克,只能勉强守住青海到内蒙的一小块草原,其余地区皆被“黄金家族”以外的部族王子控制,满人崛起时又笼络了不少蒙古部众。为了翻盘,林丹数次向沙皇求助,但彼时的沙俄不敢也不想介入满蒙之争。
1636年林丹之子说服蒙古16族49氏归顺满清并上交元朝印玺,沙俄随即派哥萨克军队占领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土地。
此时清廷正四处压制“反清复明”,没有多余军力控制蒙古,于是命“黄金家族”不得离开内蒙地区,外蒙氏族也不得进入内蒙(制造对立),18世纪末北方灾害频发,清廷才准许受灾汉人移居内蒙,自此正式融入汉文化。
由于清廷无能,沙俄对外蒙的渗透愈发彻底,早期还只是劝导牧民归顺沙俄,后期就肆无忌惮的劫财掠人,1911年满清倾覆在即,外蒙在沙俄武器弹药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出动1万骑兵侵袭内蒙,战败后撤回外蒙。
日本伪满也曾多次意图将切割内蒙,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得逞。到了二战末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外蒙古必须保持独立”并得到英美同意,外蒙乔巴山第一时间召开记者会叫嚣要“统一蒙古”,结果被参会记者反问“统一是否包含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乔巴山盛怒离场,从此默不作声。
虽然中国没有参与雅尔塔会议,但1946年民国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已实际承认外蒙独立,此后外蒙被苏联裹挟并完全封锁,内外联络中断长达45年之久,直到苏联解体后才恢复联系。
外蒙独立已百余年,原本同源同种同一水平的内外蒙古,产生了多大的差距?
这个问题必须从基建、医疗、教育、经济、生活和治安等等全方位来解读。
蒙古基建相当于内蒙的90年代水平,虽然蒙古22座机场比内蒙多9座,但只有两座是国际机场,其余全部只能起降小型飞机,而内蒙13座都是国际机场,年均吞吐总量是蒙古国的41-45倍。
蒙古公开数据有1811公里铁路,公路总长为5万公里,但实际上,连接中俄的三条铁路线只有两条还在运行,实际只有1100公里。而所谓的5万公里公路,只有4800公里有沥青或水泥铺装,其余全是土路,2019年蒙古第一条高速公路开通(中国承建,乌兰巴托机场到市区),全长不到30公里。
内蒙古铁路线总长为1.48万公里(含高铁),铺装公路21万公里,高速公路6985公里(2017年数据),铁路是蒙古的13.4倍、公路是蒙古的43.7倍、高速公路是蒙古的232倍。
2022年蒙古全国共有公交车950辆(含有轨电车),出租车600辆,内蒙古公交车12274辆,出租车67967辆,分别是蒙古的13倍和113倍。
友情提醒,蒙古的公交车票很便宜(500图格里克,约1元),但外国人是很难找到公交站点的(间距很远),找到也不一定有位子,因为蒙古人会抢座占座,暴力推人的那种。
至于市区公园、绿化、公共健身设施等等,内蒙全部是碾压蒙古的数量(100倍以上)。
再说医疗福利和卫健配套,蒙古实行全民医疗制,但不是发达国家的全免模式,而是有条件的苏联模式,只有公职、退休、军人等群体享有完全的免费医疗,普通蒙古人只能自费购买医保,2019年蒙古公立医疗自费占比约49%(私立医院自费比例85%)。
苏联在蒙古实行土地国有化后,大量失去土地的蒙古人移居乌兰巴托,就此从蒙医转变为西医大型医疗设施体系,目前有17家专科医院、30家综合医院和233家诊所,医生近6000人、护士7000人、病床1.1万张,由于蒙古医疗水平落后,多数重症疑病难以诊疗,只能引入水平更高(收费也高)的美日韩私立医院和专科诊所,数量大约在1100家左右。
低水平、低投入和混乱的医疗体系,导致蒙古医疗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药品储备仅人均水平的18.9%、服务准备度仅为44%、只有23%的蒙古人接种过常规疫苗、抗生素使用泛滥、人均寿命不足70岁等等,每年仍有数千名无法负担住院费用的蒙古人,最后只能自费住在“集体宿舍”里。
内蒙古2022年的数据是医院809家、卫生院1249家,另有疾控、妇幼、专科等机构200多所,总病床16.7万张、医护21.7万人(医生8.6万),内蒙公立医疗机构数量是蒙古的7.3倍、医护数量是蒙古的16.6倍,购买医保后的自费比例为30%(大病险10%),人均寿命为77.5岁(全国平均77.9岁)。
教育支出方面,蒙古实行“12年免费制”,但仅限于公立学校,目前公立幼儿园有520所(私立180所);公立中小学530所(私立153所)、中小学生总量52万人、教师2万人;公立高等教育机构10所(大学生9.8万人)、私立5所(学生3.1万人),目前识字率在98%左右。
内蒙古教育从小学免费到高中(含中职学校),2021年的数据是公办幼儿园1800所(私立2421所);中小学2887所(私立数量可忽略不计)、学生总量266万人、教师28.12万人;高等教育机构65所(研究生培养单位11所),学生54万人。
看表面数据依旧是内蒙碾压外蒙,但实际查证后会发现,内蒙的教育资源和丰富性是被大大低估的,例如并未计入的520所民族学校和普及到各个牧区的数百所移动幼儿园。
反观蒙古却有大量水分,2022年《世界教育新闻》调查指出:蒙古“12年免费教育”名不副实,所谓的98%识字率并不包括偏远村镇,中小城镇居民只有68%的小学学历(近半在中学阶段辍学),且公办教育质量十分低下,2021年高考进入大学的蒙古学生,60%来自私立学校,成绩排名前5000名的学生,居然有4500名就读于私立学校。
在经济发展对比方面,蒙古2021年GDP是1100亿元人民币,外债超过2000亿(外债率183%),内蒙古GDP是2.12万亿,外债约8600亿(外债率41%);蒙古每月最低月薪820元(私营单位平均月薪1200元),内蒙古最低月薪接近2000元(私营单位平均月薪4300元);蒙古贫困率28.5%,内蒙贫困率1.06%。
另有一项与生活品质直接挂钩的数据:内蒙人均生活消费年支出为2.23万元,而蒙古人均消费支出仅为6500元。
考虑到蒙古生活物价比内蒙高出最少2倍的差距(鸡蛋、米面粮油等价格都在5倍以上),那蒙古人的实际生活品质仅为内蒙古的10%,用最简单的说法来形容:一个内蒙古居民的生活品质,相当于十个蒙古人的总和。
至于治安,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的街头除了交警几乎看不到巡逻的警察,更别提偏远地区了,还有蒙古的环境污染,每年PM2.5超标天数都在200天以上(内蒙每年350天优良),蒙古70%土地沙漠化(内蒙过去10年治沙1.25亿亩、种草2.89亿亩),两相对比,明眼人都知道孰优孰劣。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Quora上有个外蒙人提问“为什么内蒙不愿加入外蒙”,有个内蒙留学生只回复了一句:这个问题就好像问瑞士人为什么不愿意移民索马里一样可笑,难道你要我放弃稳定富足且一切都比外蒙优越的生活,去外蒙跟你一起牧羊挖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