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群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在上海举办“中国铁合金行业ESG转型发展论坛”,旨在增强矿产资源和矿产加工企业对ESG的理解和重视,促进行业低碳转型。
铁合金行业是我国冶金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能耗量较大,据统计,中国铁合金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国工业碳排放总量的10%。“铁合金行业是我国钢铁产业链的核心,希望所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秘书长朱红在会上表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指出,面临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危机,应对环境问题“先污染后改善”的发展形式已被淘汰,所有企业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确保可持续发展,并致力于环境保护。李志青指出,2020年,中国的钢铁工业碳排放达到18亿吨,占全球的60%以上;每吨粗钢平均排放1.8吨碳。为应对欧美的碳边界税,并确保高质量发展,行业需要加速转型。
其中ESG是带动行业绿色转型的工具。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认为,中国未来三十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人民币。李志青教授团队预测,其中工业部门碳中和所需的投资是300多万亿元,其中包括有色金属行业绿色改造等。而ESG能帮助企业撬动绿色金融资源,推动铁合金行业绿色转型。“ESG成为资本市场评估企业的关键标准,特别是在碳金融、碳交易、碳核算、碳账户、以及碳衍生品交易等方面。”李志青说。
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统计,高碳铬铁、镍铁、锰硅、锰铁等铁合金生产头部企业,如宁夏吉元冶金、万泰钢铁、交城义望铁合金、广西桂康新材料、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官方网站公布了环境影响、社会福利、企业管治等信息。目前,大部分铁合金企业通过年报和内部管理规则等方式公开披露信息,但相关报告的形式尚不统一。多数铁合金企业还没有开始制定ESG报告,有关理念并不深入。
与此同时,部分钢铁企业已开展ESG工作,对上游供应商ESG方面表现进行考核。例如上海宝钢集团在2021、2022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对原料供应商的风险管理、是否做到绿色供应进行考核。宝钢股份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提到,“在供应商准入和评审过程中添加ESG议题权重,以全面评估供应商可持续表现,并通过绿色采购、阳光采购、智慧采购等方式,优先选用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的产品,建立优选低碳产品引导机制,持续打造绿色产品供应链。”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认为,开展ESG工作将帮助铁合金企业增加投资者信任,规避政策风险,促进管理优化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肖邦国表示,国家强调要全面推动绿色设计的政策机制,并加强对绿色标准体系的建设,包括工艺和设备的节能升级、新能源体系的构建、能源转换效率的提升、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等,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来实现绿色生产。例如金虹钢铁年产量约为100万吨,已有30%的电力来源于新能源,其中主要是光伏。
肖邦国表示,铁合金行业正面临提升能源效率的挑战。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冶炼1吨硅铁的电耗在大容量矿热炉中可高达8000kWh,而在容量较小的矿热炉中为8500kWh。冶炼过程中的排气烟温为360~600°C,其中包含了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热量。行业在设备的电耗和余热利用上仍有提升空间。副院长肖邦国提议,行业应该推进产能置换、技术创新、购买绿色电力、研发更高参数的小型发电机组等帮助铁合金行业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在全球低碳经济中保持竞争力。
日本住友商事部长梁景元在会上表示,其公司正在投入研发氢能和其他无碳能源,并在日本和马来西亚推进一系列氢能项目。在马来西亚的Sarawak地区,他们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绿氢项目,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已将生产的氢气出口到日本。另外,该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新建的配电中心可实现自主发电,并降低了工厂碳排放和电力消耗。梁景元表示,公司计划撤销所有煤炭或化石能源资产合同,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000万吨;停止新的燃煤和燃油发电项目,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和可持续能源循环。
在过去几年中,外企开始注重了解其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业务实践,特别是在ESG方面。在圆桌会议中,嘉能可全球锰业务负责人David Danon表示,他们更多会关注上游合作伙伴,尤其是大宗商品如矿石开采的公司。“考虑到现在的社会和行业趋势,如果合作伙伴不符合ESG标准,公司在与其进行交易的决策上会更加谨慎。”他提到。其他嘉宾也表示,消费者对碳排放的关注和压力会逐渐传递到供应链的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