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乱后,慈禧从西安回銮北京,一路上,慈禧的太监把沿途的县令打了个遍,而且好多县令逃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下。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后,两广总督李鸿章被任命为全权大臣,负责料理北京事务。
当时,慈禧已经扮为民妇一路狂奔,西逃到了西安。她给李鸿章的指示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意思是,不管什么代价,反正只要能让洋人高兴,不找我麻烦就行了。
历经半年磋商后,李鸿章委曲求全地和洋人签下了《辛丑条约》,同意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洋人这才心满意足地撤出了北京城。
事儿平了,慈禧却迟迟不动身回京,直到大臣们不断来“恭请两宫回銮”,并一再保证洋人全无恶意后,慈禧这才让手下人收拾行李回京。
慈禧是个讲排场好奢华的人。
当初西逃的时候,慈禧身边只有十几个太监随扈,一路上舟车劳顿,实在是狼狈。在慈禧看来,这无疑有损大清的威严。
所以慈禧要在起驾回銮的时候把这份威严找补回来,因为现在她又是大清国的掌权人了。
当然,在慈禧避祸西安的这些日子,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从宫里逃出来的太监找来了,等慈禧回銮时,身边已云集着上千个太监。
这些太监眼见慈禧重掌政权,四面八方的官员不断带着贵重的礼品来巴结。他们思谋着给这些官员使绊子,不让他们的礼品顺利送到慈禧手中,并从中捞好处。
现在慈禧回銮,这些贪得无厌的太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
慈禧进入潼关,这也是慈禧离开西安后返京的第一站。
她发现潼关县令竟不来接驾,以致连两宫车马食宿都有了问题。
慈禧很不高兴,随扈太监赶紧对她说:“此间办差,一物未备,县令亦未在此伺候,请太后示下。”
慈禧一查,潼关县令叫夏良才。
其实。夏良才早先就提前预备下了慈禧一行人的吃喝用度及住宿,但由于打前阵的太监找他索要银两太多,他没有给。结果太监们就把他准备的一应饮食物品砸了个稀烂。夏良才眼见不能交差,又怕被太监们毒打,索性躲到乡下去避祸。
按说太监竟敢打朝廷命官,这肯定要脑袋搬家,但慈禧却不以为意,反以“办事不当,贻误要差”的罪名把夏良才拘捕入狱。
有了前车之鉴,后面的官员自然不敢怠慢这些太监,再说有的官员也希望能借这些太监之口,为他们在慈禧面前美言几句。因此一路上,凡是过州过县,官员们不光要准备好慈禧一行人的吃喝住行,还要给先行而来的太监打点上千两白银。并且越往前走,地方官员打点得越多。
沿着黄河到了河南洛阳的一个小县城时。由于当地县令打点的银子不多,太监们很不满意,于是就非说县令准备的木炭不符宫里的尺寸,硬是生生给打了回去。县令没办法,只好东筹西借,又送了不少银子给太监才了事。
当时,有外国的记者听说了这些事情,曾撰文刊登于《中外日报》上。说有百来个太监途经河南阌县,由于县令没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便挑剔车马太过简陋。县令争辩了一两句,竟被他们殴打致伤。
虽说太监殴打官员的事情只是零星记载,但上梁不正下梁歪,从潼县县令夏良才开始,慈禧就很纵容太监的所作所为,可想而知,在慈禧的眼里,把她侍候舒服了的太监们是她的奴才,那些沿途的朝廷命官们如果没让她吃得开心,住得舒服,那在她眼里的价值,当然就不如做奴才的太监了。
(参考史料:《庚子拳变始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