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种客家人,正逐渐消亡,慢慢成为名存实亡的群体,这不是是危言耸听。
客家的本意是指外来的人,相对本地人而言;现在说的客家专指客家民系,是客家人的简称。客家人为中国唯一不以地域命名之汉族民系,主要分布于华南各地,尤其以粤东、粤北、闽西、赣南、台湾西北部的山区为主要集中地。
有个客观的现实,在客家人生活的区域,他们渐渐失去了传统客家人的本色,经过几代人的繁衍,不会说、听不懂客家话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这是时代发展,大融合不可避免的趋势,通婚、教育等因素,说普通话便于沟通,父母说普通话,身边的人说普通话,孩子从牙牙学语时就接触普通话。客家话会消失么,真有这种可能。
客家人说:“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纯正的客家人,必须会说客家话,而且不能忘了祖训。
所以说客家话是客家人穿越千年,在精神上与故乡、先祖联系的文化密码,也是现代客家人传承客家文化的使命。
一个纯正客家人,有所属的宗祠族谱、会说客家话,具备这两点,就算他们再次多次迁居,也算得上是纯正的客家人。
客家话,顾名思义,是客家人的话。由于客家人传说是古中原人的后代,客家话也就被称作“中原古音”了。理清客家话是不是中原古音,首先得理清客家人是不是北方移民后代。
客家话经过千百年时空变异,一些古汉语的音和义仍顽强地存留在客家话里,在日常工作生活交流中还大量使用,成为语言的活化石。这一点在古汉语的诗词和小说中,有许多例子足以明证。
客家话讲“他”是说“ji”,和“渠”音相近,而“渠”在古汉语中的是第三人称。
客家话表达走路为行(hang2)路,古行即为走,《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表达快点跑则说快点走,古“走”为快步跑的意思,《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客家话表达“找”意,说寻(qin2),找人就是寻人,如唐诗:寻隐者不遇。
客家话“掇”的意思,即两手捧东西或搬运笨重东西,如“掇凳”就是双手搬凳子,古音“端”与“掇”完全一致。《诗经·周南·苤莒》:薄言掇之。
客家话说“站”叫企(ki),站起来叫做企起来,《汉书高帝纪》:日夜企而望归。
客家话日常说会用到爷,大多是指父亲意思。《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客家话爷哀、两仔爷,是指父母、父子意思。
客家话姐姐叫做阿姊(zi3),《乐府诗集木兰诗》:阿姊闻妹来。
客家话脸叫面,洗脸叫洗面。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还有比如说“穿衣”,客家话说“着衫”等等。
这些口语文字,跟古汉语完全一致,有时候跟广府白话,闽南潮汕话的表达也相同。
因为古代北方战乱时,避战乱南迁的汉人到江西、福建一带发展成客家人群体、说客家话,被细分为客家人!
迁到闽南一带讲闽南语细分为闽南人;
迁到潮汕一带讲潮汕话被细分为潮汕人;
迁到广东说白话的被细分为广府人;
都是汉人但被地域化细分,本质没区别。
广义上客居他乡的人,都叫做客家人。狭义上指会说客家话,有堂号入族谱的人。要是语言没有了,还能算正宗客家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