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麻雀变凤凰,鲤鱼跃龙门等词语表示一个人身份极大的转变,而事实也证明,历史上这种从寂寂无名,到高不可攀的情况是大有人在的,像我们所熟知的皇后卫子夫,大将军卫青,还有叱诧风云的窦太后。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就是权倾朝野的丞相——吕不韦,让我们一起看他是如何从一名商人成长为权倾朝野的大臣,又是如何在辉煌过后落寞去世的。
吕不韦的籍贯,是今天的河南,他是战国末年一位颇具经济头脑的商人,由于他的眼光非常独到,心思异常活络,所以存下了许多家财。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中国自古便重农抑商,认为商人不事生产,只会牟取暴利,于国家经济无甚作用,所以有士农工商的排行中,商人都被排在最后一位,尽管他经济实力很强,但仍然不受当时的重视。吕不韦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尴尬地位呢?所以他也急需摆脱这种不受重视的身份地位。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被他等到了机会,原他来无意中曾结交了一位秦国送来的质子——嬴子楚。子楚的祖父是那时秦朝的国君,他的父亲被立为储君,拥有二十多个儿子,因为子楚也没有什么特长,不受重视,所以被送来了赵国当作人质。但就是这样平平无奇的一个人,吕不韦却认为这是自己必须要抓住的一个机会,认为只要抓住了子楚,那么自己的前途将无可限量,所以他便有意地去讨好子楚,送给他金银财宝,提供他衣食住行。
大家想一下,作为一个秦国来的人质,本来在自己国家就已经不受待见,那么来到赵国之后又能有什么好的处境呢?吕不韦这一做法对子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无论是表面还是心里对吕不韦这个人都是感恩戴德,然而让他感激的事情还在后面!吕不韦慷慨激昂地为子楚分析了他当时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祖父年事已高,他父亲继位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只要被父亲认可,那么被立为储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此一来,子楚当秦国国君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子楚父亲信任的人——膝下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并竭尽全力地去讨好她,让她多吹吹枕边风,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旁边的子楚听到这里,心中也是汹涌澎湃,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就将此事全权交给吕不韦负责。接下来吕不韦就倾尽自己的万贯家财,全力支持子楚结交豪门,还为他打通各路关系,重金讨好说服华阳夫人。总而言之一句话,为了子楚,也为了自己的前途,鞍前马后地忙上忙下。
吕不韦的行为放在今天的社会中,就好像是为了自己家的艺人能够出名而忙前忙后的金牌经纪人。事实证明吕不韦的眼光确实是正确的,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子楚最后当上了秦国国君,而他的身份自然也水涨船高,一下子从商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位高不可攀的大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吕不韦的这条弃商从官之路走得是既艰辛,又精彩,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不久之后,子楚就因病去世,而吕不韦的身份并没有因此受到一点儿地撼动,反而是更加稳固,到秦始皇嬴政继位的时候还要尊称他一生“仲父”。
此时,他的身份和地位已经达到了顶峰,如果他能够就此罢手的话,那也会是名垂千古的一位忠臣。但是,此时他已经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满脑子只有安逸享乐,全然不将秦始皇放在眼里,但是忘记了一件事,或者是从来没有在意过:时过境迁。如今已经不是对他言听计从的子楚的天下,而是在中国历史上即将崭露头角的一位新帝王的天下,所以他的下场可想而知——饮毒自尽。吕不韦的一生真可谓是成也权力,败也权力。
实际上,后世有一个说法,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孩子。虽然《史记》上也有类似的记载,但是笔者却持不同意见。原因之一,吕不韦当时是要依靠子楚的身份去往上爬,如果事情一旦败露,被子楚发现自己孩子的父亲另有其人,还会心甘情愿听他的吗?那岂不是功亏一篑,他为何要铤而走险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原因之二,据历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一位身份贵重的女子,又怎会与吕不韦这样的商人有所往来呢?原因之三,当时的人对秦始皇存在偏见,因为当时他实行严刑峻法,修筑长城,劳民伤财,百姓颇多微词,于是,在他出身这件事情上故意抹黑也是情有可原的。
吕不韦的前半生无疑是非常精彩励志的,可是后半生却失去了准确的判断,导致自己一命呜呼,下场不可谓不惨。也希望大家可以在生活中能够对事事保持清醒判断,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