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也要有“弱者之恶”,否则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故 事
一对南部乡下的老夫妇,在外工作、成家的3个儿子个性都不一样,老大忠厚老实,老二脾气暴躁蛮横,老三则温温吞吞,毫无主见。
三个儿子对父母的态度也不一样,老大柔顺;老二一不合意就出言顶撞,甚至斥责,比对待同辈朋友尤有过之;老三则惟父母之命是从,有恋父恋母的倾向。
按照道理,父母对老大应该最好,老三次之,老二最差。结果不然,老二反而得到父母最好的对待,家中有什么水果收成,总是先送到老二家,其次才是老大、老三。过年给红包,也是老二的孩子比较多,两位老人家始终不敢对老二有不悦的脸色,甚至还主动讨好,对老三却想骂就骂,不留任何情面,对老大则都是要求⋯⋯
解 读
当儿女长大到一个程度后,亲子关系就会产生变化,像有的父母会嫉妒成就超过自己的孩子、苛待不长进的孩子、奉承有钱的孩子⋯⋯其中也有欺善怕恶,如前面故事所述的现象。
其实不只父母对子女有 “欺善怕恶”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国与国之间也不例外,因为国家的行为由人决定,而这个国家领导人做的决定又受民意的影响,而民意又受民族性格的影响),而要解读这个现象,得把人降低到“动物”的层次。
人和大自然的其他动物,就“求生存”的意义上来看,并没什么差别;而为了“生存”的需要,动物便会做出下列的行为:
——以弱者为食。
——逃避强者的扑杀。
人的表现虽然不如一般动物那么赤裸,但仍基于同一意识。因此人会对相对的弱者进行精神及意志的“侵略”,以获取利益或尊严;对“强者”则以逃避的方式以免被“侵略”,若“逃避”不成,则以“讨好”的方式来免除或减少被“侵略”。而当被强者侵略之后,有些人会转而向弱者侵略以寻求精神及意志受到伤害的补偿。
当动物扑杀弱者,欲以弱者为食时,若弱者有抵抗的行为,强者也不一定会坚持到底,中途放弃的也有。人也是如此,因此面对强者的侵略,如果弱者有与之一博,甚至与之共亡的决心及意志,强者由于顾及本身也可能受到伤害,常会知难而退,或是延缓侵略的时间。也就是说,弱者的力量及意志的展示,对强者有“威吓”的作用。问题是,这种展示能维持多久?若不能维持,一时之勇也必将被强者窥破!
“欺善怕恶”既是人情,也就不足为怪。倒是我们在理解其基本“原理”后,要为自己的生存,拟定一套应变之计,并修正对“善”与“恶”的观念。也就是说,你要:
——适度地表现你的“恶”。所谓 “适度”,是指不能为表现“恶”而伤害到别人,而是要让别人知道,你是不接受别人伤害,甚至有实力“反伤害”的!这种动作象征的意义较大,与国家的武力展示和动物做出自卫动作一样,但还是有作用的。
——遭到别人“恶”的侵凌,可以不还之以“恶”,可以不动声色,但绝不可以显露出你的软弱和无力。因为这会引来对方进一步的侵凌,否则主动权操在对方手上,你将无平安的日子!
事实上,欺善怕恶的人很多缺乏自信、色厉内荏,属于纸老虎一类。这种人靠“欺善”来彰显他的“强大”与“存在”,所以在心理及意志层面上,他们是不堪一击的!
思 维
·你欺善怕恶,还是欺恶怕善?
·你被欺负过吗?为什么被欺负?你反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