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关注并细阅侯玲的作品,是她发表在一家报纸上说酿醋的文章,勾绘出关中农家村妇那一幕曾鲜活生动的家常劳作画面,由一碗香喷喷臊子面里的味觉灵魂——农家醋,引出儿时伴随大人耳濡目染的采曲、煮醋、拌醋、淋醋等酿造过程,巧女人的独门绝活在侯玲的眼里,是永远也看不够、听不厌、写不尽的人生主题,那洇染着浓烈醇酸香味的醋阿婆,穿越乡野缥缈迷离的袅袅炊烟,一个个活灵活现地重生于侯玲的笔下。
我当即感受到了久违了的那一份亲近,那是文字传递过来的一份直抵心田的亲近。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知,不一样的叙述,但各自抒发着同一腔浓浓的情怀。侯玲是个有心人,她以女人独有的视觉绵密细致地还原着日渐消失的熟悉场景,细腻但不繁琐,悄然无声的语言倾诉中,总能牵动人恍若隔世的想象和身临其境的共鸣,令我不由得暗暗钦佩起她的记忆和笔力。
品她的文字,犹如吃在乡下村舍。陪伴儿时的煎豆花、香气缭绕的羊肉泡、酸辣爽劲的凉粉、暖心黏糊的苞谷糁……许多平日里名不见经传的惯常吃食,在侯玲的纤纤妙笔之下,一碗碗活色生香,一盘盘令人垂涎欲滴,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溢着妈妈的味道,故园的气息。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口吃货,经她娓娓道来,总有咀嚼不尽的韵味,朴实的语言里,渗透着一个不忘根本的邻家大姐的调皮跟温情,因之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她的这些文字,真是一种莫大的心灵享受,也会自然而然勾起你对曾经熟悉吃食深切的怀恋与感念!
读她的文字,恍若留在前世昨日。老掉牙的厨房里围着遮腰的醋阿婆,树荫斑驳的庭院当中“哐当哐当”忙碌的织娘,挑着针头线脑走街串巷的货郎担,那些在晨风晚霞的岁月深处逐渐模糊的身影,再一次从侯玲的书页里一个个跳跃而出,从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蹒跚走过,诉说着一段久远而深沉的古老往事。不由让我想起祖父多次跟我讲起的曾祖母织布的糗事,并不精于女红的老太君一时心血来潮,领着两个女儿在庭院当中左一个钉橛,右一个拉线,搞得惊天动地,满村皆知,到头来经线纬线混杂,线线理不出个头绪,布布经不出来半寸,骂骂咧咧数落两个姑婆太笨!读了侯玲的作品《织布娘》,我才明白了,一匹鲜丽的手工布,要经过这么繁复的过程才能出炉,谓之一项农家工程,真是毫不为过……
大约是我打小在农村生活成长的经见深深烙印在骨子里,因此对侯玲大多数作品情有独钟,看了也不止一次,并多次将其推荐给我身边的文友和亲属。她的文字有温情,有温度,所以读来很温柔,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