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解剖
两大血管通往肝脏:肝动脉和肝门静脉;肝动脉来自腹腔干;肝门静脉引消化道的静脉血,肝脏可以处理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毒素;肝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肝接受大约1/4的心脏出血量。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动脉和肝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
肝脏血液有1/4来自肝动脉,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肝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脏血液有3/4来自于肝门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其血流为减氧血,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肝脏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和肝动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或称第一肝门)进入肝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由中央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肝的后面肝短静脉有至少3~4条,多至7~8条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称第三肝门。
微胆管(bile capillaries)收集胆汁聚集成胆道(bile 。接着由左、右肝管(left, right hepatic duct)回收到总肝管(common hepatic duct)。胆囊管和总肝管聚集合成总胆管(common bile duct)。总胆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壶腹部位(ampulla)和胰管相连接,将肝脏分泌储存于胆囊内的胆汁直接的注入降十二指肠(descending duodenum)内帮助脂肪代谢消化。
肝小叶: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角棱柱状 ,高约2MM,宽约1MM .人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较少,故小叶分界不明显,每个肝小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间隙及胆小管以中央静脉为中轴,共同组成肝小叶的复杂立体构型。
小叶的中轴贯穿一条静脉,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索。肝细胞相互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窦状隙和血窦。
肝细胞间的管状间隙成毛细胆管。因此可以说:肝小叶是由肝细胞、毛细胆管、血窦和相当于毛细淋巴管的窦周隙(狄氏间隙)所组成。
肝腺泡被认为是肝脏的最小结构单位,也是最小的功能单位,是应用肝血管灌注法,根据肝细胞与肝内微循环血流的关系而建立的。
它以门管区血管发出的终末门微静脉和终末肝微动脉及胆管分支为中轴,两端以邻近的两个中央静脉为界。故一个肝腺泡是由相邻两个肝小叶各1/6部分组成的,其体积约为肝小叶的1/3。每个肝腺泡接受一个终末血管(门静脉系和肝动脉系)的血供,因而它是以微循环为基础的肝最小结构单位。
肝腺泡有3个代谢区。Ⅰ带是指最接近门脉终末支中轴肝细胞,此区血液成分近动脉性,氧分压高,细胞代谢比较活跃,抗病能力强,再生出现早。②Ⅰ带的外侧为Ⅱ带,肝细胞营养条件次于Ⅰ带;③近中央静脉的腺泡两端部分为Ⅲ带,肝细胞营养条件较差,细胞再生能力也较弱,易受药物和有毒物质的损害。酒精中毒、药物中毒或病毒性肝炎时,常首先起Ⅲ带肝细胞变性坏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