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连片生长的沙地柏。 乌娅娜 摄
图为连片生长的沙地柏。 乌娅娜 摄
中新网鄂尔多斯9月16日电 题:“绿色卫士”沙地柏:让“人沙共舞”变“沙地绿洲”
中新网记者 乌娅娜
站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的观景台上,若不是尚有沙地斑驳,很难想象眼前的这片葱郁竟是毛乌素沙地腹部。
沙地柏是一种天然生长在沙地中的灌木。这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总面积46600公顷的沙地柏,是目前中国长势最好、面积最大、最为集中连片分布的,在毛乌素沙地发挥着显著的生态功效,被当地人称为“绿色卫士”。
图为沙地“克星”沙地柏。 乌娅娜 摄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大片的沙地柏遭到破坏,风沙肆虐、牧草不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风天里,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与沙共舞”。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将生态建设摆在发展的首位,民众也越来越明白唯有“人进沙退”才能盼到苦日子的尽头。
而治理沙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护沙地柏。
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许永富介绍说:“保护区2000年成立,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好、管理好这片沙地柏,预防火灾和病虫害。”
如今,自然保护区内沙地柏灌丛匍地滋生,伴随着沙丘绵延起伏,在毛乌素沙地形成一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能够减缓和阻滞沙尘暴南侵。
“这片天然植被还有强大的蓄水、集水和保水功能,补充和解决毛乌素沙地东南部人畜饮水和灌溉,并孕育了纳林河、海流图河、白河等水资源,每年还向黄河输水3.23亿立方米,也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许永富进一步介绍道。
作为沙地的“克星”,沙地柏抗旱耐贫瘠却不受牲畜喜爱,很少遭到动物的破坏,这里也因此成为毛乌素沙区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共有植物种类394种,动物25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36种)。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基因库,成为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科研基地,受到国内外动植物学、生态学专家的关注。
“你看那片裸露的沙地,我们将周围的沙地柏压枝扩繁,它就会贴着沙地蔓延生长,最终连成一片。而那些已经完全覆盖沙地的区域,沙地柏则会向上生长,郁郁葱葱。”许永富向记者介绍道。
管理区现有管护员70人,在沙地柏边界设立了界桩界碑,并对核心区进行围封,减少人为破坏,同时通过巡防管护对沙地柏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火监控。
目前,当地也在开展以沙地柏为主要原料的香皂、熏香等产品的试验。
据悉,沙地柏以每年3000余亩的速度自然扩大。(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