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在家做饭,除了有点耗时费力,剩下的全是好处,像是干净卫生、搭配自由、营养健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不当的烹饪习惯,其实也可能在悄无声息中惹“病”上身!
赶紧看看下面这5个暗藏健康隐患的做菜习惯,你家中了几个?
习惯一
蔬菜先切再洗
不少人习惯先切菜再洗菜,这样做看似干净卫生,实则容易造成营养流失。
完整的蔬菜,营养物质是包裹在细胞壁之中的,这时候直接用水洗基本没什么营养损失。但用刀一切,部分细胞就破碎了,里面的维生素不仅会接触空气和氧化酶被氧化,水溶性维生素还容易溶到水里被带走。
如果切完只是用水稍微一冲,那问题还不算太大,怕的是有些人要将切好的菜长时间冲洗甚至浸泡。
有实验就发现,将切好的蔬菜用水冲洗2分钟,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刚切完时的98%;但要是切完后浸泡在水里30分钟,那维生素C含量仅剩77%,一下子就损失了1/5。
建议
要想更多地保留营养,最好先洗后切,并且尽量别切太碎。另外,切好的蔬菜尽快烹饪,别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习惯二
用流水冲洗生肉
很多人在烹调肉菜时,都习惯先把生肉用水冲洗一遍,可这个“好”习惯同样有着不小的健康隐患。
生肉在运输、保存、售卖等过程中,表面可能会有一些细菌、病毒存活。若是直接用水冲洗,四处飞溅的水花可能将致病菌散布得到处都是,而受波及的水槽、砧板、菜刀等还可能再次污染餐具和食材,从而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引起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早在2014年,英国食品标准局就曾通过宣传海报直接告诉公众最好不要用水冲洗生肉,美国农业部等权威机构也曾发出过类似倡议。
建议
清洗猪、牛、羊、鸡、鸭等生肉时,最好将其放在一个固定的容器里。比如找一个水盆专门用来洗肉,在里面盛适量水,再把肉放进去浸泡清洗。
如果实在需要用到水龙头流水冲洗,那一定要将出水量调得小一些,尽量避免水花溅落到别的食物以及案板、料理台、菜刀等物件表面。
习惯三
锅内油冒烟才放菜
刚学做菜时,长辈常常告诉我们“等锅里的油冒烟了,再把菜放进去”,以前这的确是个正确做法,但随着时代的改变,这个习惯也劝你趁早改。
因为早年时,人们使用的通常为粗榨油,未精炼、烟点低,一般在130℃左右时就开始明显冒烟,这时下菜挺合适。
但现在,我们使用的食用油都经过精炼处理,烟点基本都在200℃以上,等到油冒烟了再下菜温度已经很高了,不仅容易煳锅,还可能产生苯并芘、丙烯醛等多种有毒物质及可能致癌物。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份膳食研究报告中就提到,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丙烯酰胺(2类致癌物)越多。
建议
日常烹调温度尽量控制在200℃以下(包括油炸),在保证食材成熟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煎炒时间。
如果控制不好油温,可以试试往油里放一小段葱、几根姜丝等,看到周围冒泡,就说明温度差不多合适,可以下菜了。
习惯四
不刷锅就炒下一道菜
为了节省时间,不少人炒完菜后把锅子用水简单一冲,直接就开始下一道了,这样做也是错误的!
看似干净的锅表面其实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如果不刷锅继续加热,有很大风险转化为强致癌物——苯并芘。而且,这样煮出来的菜,苯并芘含量甚至可能比直接烧烤的食物更高,必须高度引起重视。
另外,不刷锅直接炒菜,食材还更容易粘锅,既影响菜品口感,又会为后期清洗造成麻烦。
建议
每做完一道菜,都应该认真地刷洗干净锅具,然后再进行下一道菜的烹饪,不要偷懒。
习惯五
做完菜立刻就关油烟机
食用油加热后所产生的油烟,其中含有超过200种有害物质,可能会损害皮肤,还可能影响呼吸系统健康。另外,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烹饪油烟会升高女性非吸烟者的肺癌发生风险,厨房油烟暴露是不吸烟者患鼻咽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油烟机在排除油烟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很多人做菜时都会记得开启它,但一炒完菜就习惯立刻关掉。实际上,炒完菜后仍有部分有害物质残留在厨房空气中,油烟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将其清除。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炒完菜后马上关掉油烟机,并在厨房放一碗水,结果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油花。所以,炒完菜后继续开着油烟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
开火之前需要把油烟机打开,做完菜后让油烟机继续工作一会儿,大约5分钟以后再关掉。
呼吸道、皮肤特别敏感的人,炒菜时可以戴上口罩;炒完菜后可以及时洗个脸。
来源: CCTV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