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2016年冬至了,说起来,特别奇怪,一到冬至,我就会想起电视剧《冬至》,想起剧中陈道明扮演的小职员——陈一平。
时至今日,我总是把陈道明,当成了陈一平,也把陈一平,当成了陈道明。剧中人物与演员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陈道明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他才华横溢,桀骜不驯,与陈一平完全是两类人,但在陈道明的表演下,两人合二为一。。
如今,媒体炒作演员,演员也兴高采烈地被炒,炒作已经是消费主义盛行的一道菜。但是,我似乎很少看到被炒的陈道明。那个有几分高傲的身影,就是除了演戏,再拍一两个广告的平静的身影。我不是他的粉丝,只是欣赏他,欣赏他的艺术创作和他喧闹中的宁静。
话扯得远了,回到《冬至》吧,说一说陈一平:一个小小的银行职员,长期的老实巴交,年年的优秀工作者。突然一天,他的胆子变大了,挪用公款2万元。之后,胆子变的更大了,500万,1000万,都不在话下。从“被动”到“主动”,他已近疯狂。
他不知道自己在犯罪吗?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他的日记可以给他证明:“今天是我的冬至!”冬至,是寒冷的起点。从此,便是漫长的冬天,以及他清贫中拥有的平静的消失,和痛苦挣扎的开始。
人,都是有欲望的。压抑和放纵,是欲望的两种极端形态。
在压抑与放纵之间,有一个长长的动摇着的走廊,那里充斥着妻子的抱怨,亲戚的“规劝”,以及对自己贫穷的自责和对贪者的耿耿于怀......当这一切都真实起来,都坚实起来,他,便有了借口和理由,也就有了那一段儿艰难的跋涉。
终于,陈一平走过了那条走廊。以极简单极愚蠢的方式,和几乎崩溃的心理,穿过了走廊。打开房间的门,打开电脑,用自己颤抖的手,开启了他通往放纵、通往毁灭的行程。
他是一个典型,一个“老实人”干坏事的典型。老实人是做不得坏事的,因为他们的神经很细。做了,就会背上一个沉重和压力,精神的沉重,精神的压力。当这个沉重和压力达到极限,就犹如一根游丝,一阵风吹来,它就断了,人,便疯了。疯,是以绝望的方式,自己给自己唱的一首挽歌。歌声载着他,重返平静。但,那个平静却再也没有他幸福的身影。
这就是陈一平的故事,显得十分沉重的故事。它直接告戒要道德担承的成分,好像并不浓重。而悲剧中人物的心灵,从紧缩到挣扎,最后到毁灭,则更让人震撼。
生活不会象故事那样引人入胜,总是平平淡淡如水流过;但生活却常常是故事的侧影,从那里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幽灵。看完《冬至》,最大的感触,就是想说一句话:陈一平,你干嘛要那样做啊!
没有强烈的憎恨,只有同情和惋惜久久不肯散去......
是谁毁掉了他?是他自己,是他的妻子,是他的内弟,还是其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