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常见的小动物有鱼、鸭、鸟、燕、虎、龙、象、牛、马、兔等。圆雕、片状都可以见到。在造型设计上,圆雕动物基本上造型写实,也就是雕什么像什么,片状小动物的造型比较复杂,主要有四种造型:
殷商玉器普通动物造型的重要特征,是轮廓外沿线走向生硬,缺少圆滑的转折走向。生硬的转折与折铁线形成了一整套和谐的表里组合,具有典型的皮影特点,即对器物细部结构忽略不计,不加刻画,但其比例与势态却很准确生动。
图1是一件1953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的玉鹰。玉鹰的轮廓线条强调方体造型所带来的视觉力度冲击,而舍弃了圆润的线条滑动。玉鹰身体上线条不多,但是不抽象,观者可分辨鹰的喙、翼、尾、爪。特别是鹰喙造型方硬,本来呈圆弧形的勾喙被塑造成转折近90°的直角,将雄鹰的孔武霸气表现出来,时代特征异常明显。著名画家李苦禅最擅绘鹰,他的鹰喙即以方峻变形闻名于世。如果熟悉殷商古玉当中鹰造型的话,就不难解读苦禅笔下鹰喙的塑造,其实就是借鉴殷商玉鹰,是殷商玉鹰的翻版(图2)。
图3与图1同出于河南省安阳大司空村,图1的尾羽向上翘,与鹰的尾羽羽尖方向相符合,所以称之为“鹰”是没有争议的;图3尾的方向改为下垂,且中间还琢有一个小豁口,这与鹰的尾羽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图1鹰的嘴部上沿平直,图3嘴部的上沿线是上扬后作锐角转折,与殷商时期的玉鱼很相近;下垂尾部底线中间的小豁口,也正是鱼尾中间的分叉。所以图3不是鹰造型,而是一条鱼。殷商有几件被命名为“鹰”的造型,其实都是鱼。导致识读歧义的,与皮影式造型特点不无关系。
在殷商玉器中,还有一些难于读懂的造型,比较典型的就是所谓的“牙璋”。笔者以为,牙璋的初形,大概就是某种爬行动物譬如蜥蜴的皮影式俯视造型经抽象设计而成。
观察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商代早期牙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藏,图4、5),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出土的商晚期的牙璋(四川省考古所藏,图6),均可看出是爬行动物的俯视皮影造型。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壁虎形玉刻刀(图7),造型与牙璋有着渊源关系。这类动物造型的一个最大的设计共同点就是,外造型的轮廓线以方为主,转折硬朗干脆,绝对没有任何一点为了加强视觉美而修饰的成分,这就是殷商玉器的重要风格之一。
殷商玉器中的写实类造型能够准确地描绘出动物的基本形态。比如图8是一件传世老生坑玉虎,造型不抽象,一望可知。写实类造型与皮影式造型同为殷商玉器的主要设计风格,直接影响西周玉造型。不少收藏者每每谈及殷商玉器的造型,总以为只有皮影式一种,而忽略写实类,其实写实类造型的存世数量要高于皮影式。
殷商玉器中小动物,常使用类似于散点透视的方法,把不同视点的动物组合成像在一个平面之上,这倒是与传统中国画移步换景的透视原理高度一致。图9是一件殷商时期的玉燕,设计者将读者的视点放在了飞翔中燕子的上面,俯瞰燕子的脊背和翅膀。但是,燕子的眼睛是分长在头的两侧,与平展的身体翅膀不在一个平面上,我们原本不能看到,而此器上两只眼睛与身体同处同一视点的平面上,不合情理的构图留却给人以不可思议的意味。
在中国玉器史上,这种以俯视、仰视为视点的造型,从红山文化开始,到了殷商时期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终结阶段,西周时期未必完全绝迹,春秋、战国以后绝对不见了。
图10是1985年在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1号墓出土的一件殷商时期的玉雁,整体造型呈“M”形,好像后世文房用的两峰笔山,玉雁的眼睛用一个供穿绳的孔兼饰,通体没有任何纹饰。
最简单的造型必须用最丰富的想象来解读、欣赏。这件玉雁与林风眠笔下低空飞翔的芦雁高度神似。笔者以为这件玉雁可为中国玉器史上的抽象经典。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6期《殷商玉器鉴定零拾(下)》
作者:董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