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代才媛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高峰之作,也是日本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日本人称之为世界最古老的长篇写实小说。作品以平安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光源氏及其父亲桐壶天皇和后代夕雾、薰、匂宫等人与众多女性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描绘出一幅宏大的人生与历史画卷。
紫式部以细致之笔,逼真写下人在各种情境下变化莫定的心理状态;以客观之眼,详尽记下她所观察到的宫廷四时行事和自然景物,以供后人体认与追念平安时代风貌。
日前,翻译家、作家、学者林文月所译《源氏物语》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新版。林文月译《源氏物语》,和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并行于世多年。是“丰译”好还是“林译”好,就成了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林文月回应说:“丰先生在那样的年代和情况下,没有太多的参考书,却是全译,没有偷工减料,我很敬佩。如果我能够早点看到,也许能从中学习到很多。”但她也庆幸,“如果早知道丰先生已经翻译了,我怎么敢翻译呢?而且那样的话,我遇到困难,就会很依赖地去参考他的文字,也可能保留了丰先生译得不妥之处。”
林文月译《源氏物语》
那是1973年,她带着一双儿女,并且肩负教学重任,只能找缝插针翻译,有时晚上要参加一个宴会,赴宴之前她还得翻译半个小时。她感觉自己像是跟时间跑马拉松赛,因为译文要在《中外文学月刊》上连载,她要求自己每次都赶在截稿日之前翻译完毕。“老师台静农就劝我不用一期不落,但我不允许自己有‘来不及’这种问题。”虽然她很清楚要做到这样,真是太难了,她需要克服太多的困难。“‘物语’是一种图画性非常强的文学形式,讲故事的人往往不厌其烦地把画面上所画的庭院花卉、宫殿布置、人物服饰等等进行细节描述。平安时代的日本人对物品的分类真是太细腻了,譬如说一件衣服的织法、染法。还有植物花草与香料的古日文……我实在不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该怎么翻译。我甚至经常跑去问台大植物系的教授,给我的是学术名称。这也不好在小说里面出现啊。”
为此,林文月做了两个尝试。如“底衫”等能对应到中文古代称谓的就还原成中文,如指称牵牛花的“朝颜”等不能还原的,就直接保留日文中的汉字原貌,只在文后加上详细注释。而对于里面作为古典日本诗歌形式的“和歌”,她则用了一种类似于楚辞而又不是楚辞的方式。“日语的感觉像小提琴,不像中国古文那样是硬的,是钢琴。每首和歌我用三行,让译文看起来有日文的味道。”
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到1978年12月的某个冬夜,林文月终于完成这长达1300多页,共计100万字的翻译。她回忆说,当时丈夫和一双儿女已经沉沉睡下,从窗口远眺过去,整个台北都在安眠,只剩下稀稀落落的灯光,“我感觉紫式部就站在身后。” 她多年的辛劳得到了回报,译文第一版在台湾很快售罄,到1982年,第二版也售罄。而她的译本也经受住了时间的经验,如今普遍认为,《源氏物语》最著名的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丰子恺版,一个是林文月版。
“林文月译日本古典”系列已出书目
以古典之美致敬千年时光
《源氏物语》“平安遗韵” 特装本火热征订中!
本文原载:文学报
原编辑:傅小平
原标题:“《源氏物语》新版推出:林文月的译笔,为何饱蘸阅尽人世沧桑后的纯然和志趣”
配图:资料图、书影
译林出版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