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各位专家,我想问一个问题!”
在固安志愿之城规划研讨会上,杨春蕾没有犹豫,一开场就急切地抛出问题。
“有时候,团队做的一些扶贫、养老的志愿活动和政府工作重叠,我们该怎么找到切入点,让服务补位而不越位呢?”
“对志愿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也可以说成大志愿和小志愿。小志愿就是什么都以免费的方式提供;而大志愿则是‘第三部门’的概念。只要是政府和企业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都可以由志愿服务来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袁瑞军这样回答。
6月27日,固安志愿之城规划研讨会在河北廊坊市固安规划馆举行。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多名专家学者直接对话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为创建全国首个县级“志愿之城”审规划、提建议。
年轻城市的“志愿经”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固安产业新城不断发展,据介绍,2002年至2017年,累计入住这里的企业有600多家,外来人口也随之增加。面对人口涌入,如何做好民生服务成了固安产业新城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社区调研和专家咨询,当时我们决定以社区志愿者为切入点。”固安幸福志愿服务会会长杨春蕾介绍,在武汉某社区调研时,她发现该社区把物业人员、当地志愿者组织起来,每天专门陪伴社区的残疾人、老人,并组织专业人员教残疾人折纸、做纸盒,以此售卖,鼓励残疾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
“参观时,残疾人代表叠了一个工艺品送给了我们。他说,自己特别感谢社区、志愿者帮他走出家门,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当时听了真的特别感动。”由于固安产业新城与该社区情况相似,都有企业资源可以利用,杨春蕾下定决心:“就做志愿者”。
2015年7月29日,固安幸福志愿服务会成立,2016年2月26日,在固安县民政局完成正式注册。
事实上,这个目前已有3967名注册志愿者、累计开展150多次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人群累计超过3万多人的志愿组织,刚开始时却处处碰壁。
“当时,我们经历的是从0到1的过程。一件事儿如果有了一,再去后面添零,很容易,但我们却是从无到有。”杨春蕾回忆,起初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并不买账,也不相信有无偿服务的好事,更不愿意参加志愿活动。
为了激发大家的参与度,杨春蕾和同事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志愿服务,举办文娱活动,鼓励群众参与。通过几次文娱活动,居民慢慢地开始理解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看到我们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公益活动,明白了志愿者真的是在帮他们搭台子,而且不收费。”谈到努力获得认可,杨春蕾提了提嗓音。
2015年12月4日,固安社区幸福荟正式揭牌运营,自此固安的志愿活动有了“载体”。
杨春蕾介绍,幸福荟一方面提供场地等基础性服务,另一方面还提供增值性服务。“幸福荟更像一个平台,通过它引入各种资源来满足居民的需要。比如亲子教育、儿童成长、国学讲堂等,不管哪种服务都免费”。
团固安县委副书记邹小峰介绍,近年来,固安产业新城志愿者针对儿童、青工、本地居民、老人四大重点人群,依托“幸福荟”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了很多新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以志愿者为主体,民生论坛、城市主题活动、社区活动、社群/社团活动为支撑的志愿活动框架体系,使志愿服务成为年轻固安的一道风景。
科学调研的“规划经”
“我们之前一直在做志愿活动,也希望把志愿服务做得更正规化,因此就由政府推荐,申报了‘志愿之城’的创建。”谈到创建“志愿之城”的初衷,杨春蕾这样解释。
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项目部部长范梦文的认可,“我们很少在县一级创建志愿之城,这次也是因为看到固安的志愿热情,才给了固安(支持)。”据介绍,截至2017年4月全国共有46个“志愿之城”,而固安是全国首个县级创建“志愿之城”的地方。
为了能创建好“志愿之城”,今年年初,固安县文明办联合固安幸福志愿服务会,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现状与问题调研,组织社区居民、社团负责人、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开展10场座谈会,发放上千份调查问卷,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优秀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和志愿服务经验,制定了固安“志愿之城”发展规划。
固安幸福志愿服务会执行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辛华博士介绍,之所以做调研就是要梳理固安的志愿服务现状,了解新老固安人对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以及对志愿之城的态度,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对建设“志愿之城”提出指导和建议。
通过分析收回的475份有效问卷,辛华发现,固安的志愿者以中青年为主。“通过年龄可以看出,在固安,中青年志愿者占比达到70%,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我们还不完全像有些地方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大学生,25岁以下。”辛华补充说。
调研发现,固安本地的志愿者超过半数以上。“土生土长的志愿者占到了51.2%。”同时,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大概60%以上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辛华说,在调查的475个样本中,99%的志愿者都表示全力支持。“这表达了他们对固安创建‘志愿之城’的态度”。
据固安精神文明办主任韩宝青介绍,固安依托河北省志愿服务管理系统,通过网上规范注册,定期招募,并采取社会招募、学校吸收等形式,将各行业、各阶层的热心人士源源不断吸纳到志愿服务队伍当中来,“截至目前,全县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36个,志愿服务站点385个,注册志愿者达6万余人。”
对于“志愿之城”的规划,辛华博士介绍,建设志愿之城的目标是让社会的参与更加广泛。“我们要使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15%,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90%,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60%,注册志愿者每年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30小时”。
规划研讨会上,辛华说,随后固安将成立固安“志愿之城”建设领导小组、固安志愿服务联合会,以此促进固安志愿服务建设工作。同时重点通过志愿者大学的依托,推出一批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支持整个“志愿之城”的建设。
专家学者的“建议经”
“说心里话,我们经验并不丰富,而‘志愿之城’要在全县范围内创建,整个县域辐射的面广,整体推动起来工作量大,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难题之一。”谈到今后的发展,杨春蕾这样说。
对固安“志愿之城”的规划,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袁瑞军副教授建议,创建“志愿之城”一定要坚持社会化原则,“也就是居民自发自愿地做志愿活动。”
她认为,让外地人来到固安,并留在固安,最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实际上这也是志愿精神的最核心的部分。”
同时她建议一定要注重专业化建设。“很多人做志愿活动时,觉得只要我愿意就行。现在我越来越发觉,专业化对整个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因此,袁瑞军很赞赏固安规划中成立志愿者大学的计划。“要把这些东西打造得非常专业化,标准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江汛清教授则注意到,调研报告中提到有31.4%的志愿者属于非组织化服务。她建议,对这部分志愿者的整合需要结合固安实际情况作出考虑,不能笼统地归到一个组织。
对可能出现的“对一个项目,志愿者做一两次就不想做了”的问题,江汛清教授指出,要考虑志愿者自身的兴趣爱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一方面是项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该项目不能弥合志愿者的兴趣爱好。如果对它感兴趣,他会愿意一直做下去”。
除此以外,她还指出:在制定规划时,要考虑到中长期变化。“通过城市介绍,我认为,固安应该还属于一个年轻的城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会逐渐变化,固安也可能会慢慢地变成一个老年城市,那时候的志愿服务又该如何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远的项目,需要适应老龄化的项目”。
北京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于燕燕和国家行政学院丁元竹教授都提到了利用项目的培育来发展志愿服务的建议。丁元竹教授指出,“在志愿服务方面,要以项目为主。设计一些项目才能让规划变得有血有肉。”于燕燕所长则建议,避免出现“规一规,划一划,挂一挂”的问题出现,需要考虑规划到底应该如何落实的问题。“既然要建设志愿之城,那么就要达到一个目的:老百姓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有具体的志愿项目保证规划目标的落实落地。
实习生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