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迎来盛世,新赛季,大洋彼岸的WNBA赛场将迎来更多中国面孔。
而在26年前,是郑海霞踏出了赴美的第一步。
在讲述郑海霞的故事之前,有必要补充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在WNBA出现之前,美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AAU、AIAW、ABAUSA、WBL、WABA等联赛,但这些联赛的性质或校际、或业余、或半职业,竞技水平不高、上座率低,均昙花一现。直到1995年,才有稍具规模的ABL出现。
为壮门面,ABL签下很多名将,甚至不惜把已退役的田径奥运冠军花蝴蝶乔伊娜也请过来。乔伊娜少年时代是篮球好手,但更长于田径,后来在田径领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所以ABL的这番举动不过是借花蝴蝶的名气制造噱头罢了。
说到田径和篮球的关联,再延伸一下,提一嘴一代田径之王卡尔刘易斯,其实早在1984年,大学毕业的刘易斯也参加了NBA选秀,在第10轮总第208顺位被公牛选中,但他终究没有选择篮球场,而是投身田径场,在短跑和跳远上称雄多年。
言归正传,1996年,NBA董事会碰头,计划筹建女子篮球联赛,和ABL打对擂。
时年4月24日,NBA官方宣布WNBA成立,制定了规则,确定了赛程。起初WNBA只有八支球队,东西部各四支,东部是纽约自由、夏洛特蜂刺、克利夫兰摇滚者、休斯顿彗星;西部是洛杉矶火花、菲尼克斯水星、萨克拉门托君主、犹他爵士明星。
这边厢WNBA刚成立,那边厢的ABL已经开始了第一个赛季的征程。
美国篮球名宿Val Akerman走马上任WNBA主席,长袖善舞,一连签下九位包括丽萨艾利斯、罗尼波顿、维尼布里特在内的奥运会金牌女篮成员。背靠NBA的WNBA借助NBA的大成本投入和场馆供给无后顾之忧,而在太多方面存在局限的'作坊式'联赛ABL根本没有和WNBA分庭抗礼的实力,不得不在1998年宣布解散。
那时候的NBA在大卫斯特恩执掌下,造星运动如火如荼,迈克尔乔丹就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现代篮球的绝对偶像;1996年推出50大巨星评选,更是扩大NBA影响力的大手笔。
斯特恩两手抓,一手商业化,一手全球化,作为兄妹联盟的WNBA同频共振,在选材上不仅遴选本土球星,更把目光瞄准了优秀的海外球员。那一年共有15名国际球员被选中,中国球员郑海霞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郑海霞之外,其他出名的有法国的菲雅尔考斯基、刚果的马比卡、澳大利亚的米歇尔·蒂姆斯、日本的荻原美树子……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台湾的钱薇娟本来也是有机会打WNBA的。她在台湾素有女乔丹之称,得分能力极强,曾在199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命中15记三分,狂砍84分,可惜当年去奥兰多参加试训,经过了层层关卡,却在最后一关名落孙山,后来君主队有意签她,但把她仅定位成射手角色,被她拒绝。没有赶上WNBA元年,但钱薇娟赶上了WCBA的元年,她在2002年加盟首钢女篮,打了三个赛季,爆炸头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那么郑海霞是怎样进入WNBA的视野的,以及她又是如何打起篮球的呢?
故事先要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梁庄乡任庄村说起,郑海霞1967年出生在那里,那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那是一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她的父母均为农民,仅靠在生产队埋头干活儿挣工分养活一大家子,家里子女多,海霞行幺,但偏偏她从小体格最大,三岁时身高已到一米,远超同龄人,高则罢了,且壮,饭量也足,可想而知郑家得有多拮据。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大家都在探索出路,探索一条能填饱肚子的出路,这个时候,被人从小戏谑为大胖丫的郑海霞的身高给了她天大的优势。在这个父亲180公分、母亲162公分的'正常人'家庭里,郑海霞12岁竟然长到了1米77。
经大哥推荐,她去了商丘体校练篮球,因为在大家朴素的观念里,高个子不打篮球纯属浪费。另外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穷。穷则思变,体校属于体制内,能吃饱饭,能发合身的运动服,能有定制的球鞋,这样能给郑家省下26斤粮票和很多匹布料,海霞具备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去呢?
所以郑海霞选择篮球最最原始的驱动力,是饥饿,而不是兴趣。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很多篮球名宿踏上篮球之路都跟家境有极大关系,比如刘玉栋、李楠……
郑海霞的身高稀缺,属于老天爷赏饭吃。她训练极其刻苦。可是当生存是第一要务时,不刻苦也不行啊。命运给她什么,她都得抓牢,因为篮球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两年后,她就被武汉军区招走。这在郑家看来光宗耀祖,进了部队,温饱问题、户口问题全部解决,意味着那个当年吃不饱饭的大胖丫头再也不用回农村像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吃苦受罪了。
郑海霞的身高一直在长,16岁长到195公分,1982年进入国青队,国家队主教练杨伯墉是伯乐,慧眼识英,于1983年把这匹良驹挑进国家队特训。
那时候训练条件尤其艰苦,国家队遵从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方针苦练基本功,培养出了一代代杰出的篮球人才,郑海霞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同位置的竞争也很激烈。当时国家队里还有一个年龄大四岁、国家队资历早三年、身高略高六七公分(那时候的郑海霞还没长到2.04米)的中锋陈月芳,大家都叫她大陈,大陈也是苦出身,能进入国家队也是一路波折。
郑海霞的到来让她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她对郑海霞并不友好。日积月累,矛盾重重,二人在一次训练里终于大打出手,据郑海霞后来称,受大陈语言挑衅刺激,她给了大陈一巴掌。
郑海霞虽然高大,但很聪慧,日后在电视访谈里,她认为大陈的不友好只是'没文化'的表现罢了。其实她本人也没上过几年学,但在训练间隙看了很多很多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化水平的不足。但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半文盲的一个女人,居然只身闯荡了美国两年。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篮开始进入光荣的'郑海霞时代'。204公分的11号球员在当时是亚洲女篮第一中锋的存在,中国女篮所向披靡,在亚洲无往而不利,在世界篮坛欧美球队面前也不逊色。
在参加WNBA之前,郑海霞参加四届奥运会、四届世锦赛、成绩斐然,荣誉斐然。1983年世锦赛季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铜牌、1992奥运会银牌,1994年世锦赛亚军,把中国女篮带到了新高度的同时,奠定了郑海霞在中国篮坛的至高地位,也把郑海霞在国际赛场上的影响力远播寰宇,急需国际力量的新兴联赛WNBA及时地伸来了橄榄枝。
按照赛程,WNBA要在四月份开始赛季训练营的新秀选拔,但郑海霞因需要备战四月份的亚锦赛和五月份的东亚运动会,美国方面只好允许延期至五月底。
郑海霞到达美国时,第一批选秀已经结束,在第二批选秀里,她第八顺位被洛杉矶火花队选中,但与其说是选秀,不如说是分配,因为当时WNBA计划集齐16大球星,平均分配到8支球队,考虑到郑海霞系华人,洛杉矶地区华裔众多,所以就去了洛杉矶火花队,和美国超级中锋莱斯利做了队友。
那一年,郑海霞30岁。直到22年后,韩旭才成为第二位通过选秀进入WNBA的中国球员。
第一批选秀的球员可以得到5万美金的奖金,第二批只有4万,但其中15%是经纪人的,30%交给篮协,23%是税,郑海霞只能靠1万多美金在租来公寓里自力更生。
语言关也是一大难题,虽然聪明如她通过多年在世界各地奔波比赛,已经粗通基本词汇,但正常交流还是存在巨大障碍,来自台湾在美国学习油画艺术的张温迪女士做她的英文翻译。相比之下,在国内打球安逸舒服的多,在八一队,她只需要负责专心比赛,不用操心生活起居,而且薪水并不比在美国少,
但人总是有追求的,不是吗?所以,尽管初到美国一波三折,郑海霞还是坚持了下来。
能不能迅速适应和融入美国篮球的节奏是郑海霞在球场上的头等问题,美国的球队教练不可能像她在八一队一样量身定做海霞战术,更何况莱斯利才是球队的老大,而且郑海霞身高巨大,移动缓慢,跟不上美国非常快速的攻防转换节奏,直接导致她的状态起伏不定,直到第四场才爆发一场,得到28分9篮板。
但郑海霞自有立身处世的法宝,她和另一位巨人姚明有共同之处,身高、罚球和微笑,身高自不用说,罚球非常值得称道,手感极柔和,奥尼尔和科比都曾亲近现场观看她的比赛,她还亲自指点罚球线上一向表现糟糕的奥尼尔如何罚得更准;
她太喜欢笑了,当地球迷愿意买她的28号球衣,愿意学中文,当地媒体甚至大献殷勤,却错把她的名字'haixia'解释为来自上海的彩霞;她的教练和队友都特别喜欢她,在她赛季结束回国前,众多队友送行,依依惜别。
那个赛季她的收获除了排名联盟第一高达61.8%的投篮命中率外,她还收获了第一届体育道德风尚奖,这是她在美国收获的唯一一座奖杯。
但很不幸,郑海霞还没来得及在第二个赛季大展宏图就受伤了,新赛季开始的第四场比赛,她忽然无对抗跌倒,那时候她的腰伤和膝盖伤已经严重到痛疼难忍的地步,常常在替补上坐都坐不了,只能整晚趴在地板上,但她愣是仍然咬牙坚持打了第五场比赛,赛后两腿膝盖处有血印,吓得队医和教练勒令她必须停止参加剩余的比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郑海霞就此回国就医,遗憾地结束了在美国的WNBA之旅。
郑海霞做了手术,两侧半月板摘除,走起路来再也没办法像以前那样轻快,更别提重返球场了,于是1998年选择退役,在八一队任职教练。
为了篮球,郑海霞牺牲了健康,错过了陪伴双亲的最后岁月,甚至一度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她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全都奉献给了热爱的篮球事业上,伤痕累累,但也硕果累累,
2021年入选国际篮联名人堂、2022年入选中国篮球名人堂(仪式举办时间待定)都是对她的最好褒奖。
郑海霞从来都不是美女,但她身上具有东方女性的智慧、谦逊、热情和朴实,她出身贫苦,却依然能钻出泥土,石破天惊地站在世界最顶端摇曳生姿,完全称得上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运动员和女性运作员竞技魅力的最美中国名片,
光辉照耀华夏大地,让多年后一代又一代寻梦的篮球后辈们,看得见她曾经踏下的足迹,巨大,沉重且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