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一、快速搭建店铺我做了哪几个动作?
1.一边是现实(工作),一边是理想(开店),我是如何权衡的?
在现代的快速发展环境中,如何高效地创建自己的店铺是许多人面临的一个问题。我相信许多人都有自己开设服装店的梦想,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然而,面对实践中的种种困难,是否有人会想过边工作边经营店铺呢?
有些人正在考虑如何在维持日常工作的同时开设自己的店铺。比如Being,他一边为公司的买手店工作,一边搭建公司的自有品牌。还有Maggie,她曾经经营过自己的二手商品店。但许多朋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快速搭建店铺并非易事,其中涉及的关键因素包括人、货和场三个方面。比如Vivian,她经营过一个线下的实体店,规模达到500平米。尽管她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实体店的前期准备工作量仍然感到压力重重。
开店之前也许想得很好,但当你真正开始实践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这个过程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在我辞职准备开线上店铺之前,我已经预计我将面临许多困难。我确定的是,品牌供应链资源我可以找到;基于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优点,我对达成合作有信心;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如视频制作、了解开店流程、申请开店材料、外出与品牌洽谈合作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正如Maggie所说,项目在后期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找雇员做模特,设计网页,或者做内容营销。但在我看来,前期这些工作一定是要自己来的,不然就会有些浪费时间。换句话说,我得先成为一个“万金油”,具备多元化的能力。
此外,我需要面对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生活成本的维持。即使我为自己预留了半年的创业资金,但店铺是否能顺利起步仍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我还需要接一些兼职工作,比如搭配设计和模特工作。
所以我首先想分享的一个建议是:如果你的储蓄不足,那么在副业收入稳定超过主业之前,最好不要轻易辞职。你可能需要做好在前期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的准备。同时,如果你有自信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生活所需,比如通过接兼职,那么你也可以尝试冒一次险。但请记住,在你还未真正开始之前,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先确保两手抓牢。
总的来说,无论是开设实体店还是线上店,都需要足够的准备和决心。尽管路途艰难,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应对这个过程中的挑战。因此,我希望我的经历和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帮助你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创业旅程。
2.阅历尚浅的我为何能被品牌找到并顺利开启合作?
一直以来,我常被问到一件事,那就是为何阅历尚浅的我能被品牌找到并顺利开启合作。对于这个问题,我深感欣慰又有些自豪,因为这不仅是我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我踏入这个行业以来所付出努力的一种回馈。
为什么我会被品牌找到呢?芸友Being问我,是不是因为在小红书上发的内容?虽然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第一个合作品牌的机缘,与小红书无关,反倒是与我在学习生涯中的一些人和事有关。
在学习期间,我是比较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和建议的,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朋友。这个习惯让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让我有了许多惊喜的机遇。比如,我的第一个合作品牌就是大学毕业后, 因为大学老师在品牌方那边曾经提到过我的契机,赢得了后续的合作机会。当然了,直接得到品牌的授权还是自己去交谈沟通后最终敲定的。所以我认为,不管你认为自己多优秀,如果没有被别人赏识,那么其实也是很难的。有时候可能就是身边人的一句话,就可以给人留下印象。
我的这个机缘是在原来我做毕业设计,也就是2021年的时候想与他们订购面料,但由于面料的特殊性没有能合作。然后到了2023年,当时的面料品牌看我准备品牌合作,又因为老师当时对我的赞赏对我有好的印象,便一下子联系了我。这个时间跨度是挺大的,而且没有实际见过面。所以大概是他们联系我们时,我也挺吃惊的。
我认为对于一个买手店来说,放在最前面的应该是调性,然后再去接触品质、更新频次、合作模式、毛利率等因素。在品牌筛选方面,我也有自己的标准和准则。比如我会首先考虑品牌的品质,毕竟品质是一家公司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并且主推价格段也要适合。我第一个合作的品牌是以一位自闭症画家儿子作为灵感源的,品牌的目的更多是一个公益的性质,去为自闭症孩子做鼓励。
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能力、态度和潜在的机遇都会影响他的未来发展。贵人不是自己从天而降的。自己同时也要具备一定能力,才能去接得住机会。在我这个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保持真诚和认真的态度,继续努力前行,我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3.零基础的开店流程好操作吗?会遇到哪些问题?
对于零基础的开店流程,有许多人会疑惑其难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你就可能停留在设想阶段而缺乏行动。实际上,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开店流程并不复杂。只要熟悉了流程和相关规则,像商品上架这样的操作便能很快上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开店之路会一帆风顺。我们在后期运营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直接一步一步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妨寻求熟悉相关事务的朋友的帮助,或者学习相关资料。例如,想在小红书开店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小红书商家管理后台”去找官方资料文件进行学习。
前期我从他人经验了解到,开店初期可能是最难撑的。所以我在开店的时候一步步提交材料,跟随流程。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因为所有相关的流程和资料都有详细的说明和指南。但在后期的运营和维护阶段,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我们需要去了解和熟悉平台的一些评分算法标准,以及如何及时处理订单问题,如何处理客诉等商品问题。这都是需要我们耐心和细心去做的。
特别是在初创阶段,我们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客诉问题。因为一些客诉可能会对我们的店铺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我们的订单量还很小的时候。所以,我们需要定期去学习和了解平台新出的算法机制规定,跟着平台规则步调去学习。
除此之外,引流和变现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需要借助一些销售策略和宣传策略,如降价促销,发放新用户券,参加平台的满减活动等等。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做分销的方式,扩大我们的销售渠道。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控制商品的价格,不能低于原来其他渠道的售价。
开店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也会得到各种经验。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勇于面对挑战,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零基础的开店流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二、在这个轻快的买手店项目中得到了什么?
1.当遇到波折,如何运营调整?
在这个轻盈、快速变化的买手店项目中,我领悟到了许多重要的经验教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学会了如何运营调整。我知道对于有过实操经验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也许就是他们曾经面临的难题。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如果产品不对,就要更换产品;如果人选不对,就要更换人选。这就是我从品牌买手到前端消费者接口的转变所面临的挑战。我的产品都是单品,因此数据收集相对困难。有时我急于实现收入,就会立即加入各种欢乐派对和节日促销群,利用平台免运费的优势进行销售。虽然每十单可能只有一单通过这种方式出售,但我知道这是必要的策略。我发现,尽管我往往能获得很高的关注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购买,因此销售量常常较低。
如今,仅有商品并不能保证销售,即使我对自己的粉丝质量有很高的信心,对产品质量有强烈的自信,甚至主推的款式性价比极高,但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然后,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在面临。实体店的变动速度需要更快,有时候我所看重的产品并不一定是销售量最好的。为了找到解决办法,我会尽量与朋友们交流,包括那些来自其他行业的朋友。在出差期间,我与朋友们交流,发现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我类似。所以,我很快从心态上做了调整,接受了目前的进展。
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是我必须去面对,去消化。现在的经济环境确实让人感到压力,我开始从各个维度自我反思,无论是产品方向、账号人群,还是自己的长短板。我发现自己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包括前面提到的,我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想法直接开展的这个项目。而这一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经验和创业经验上的不足,有时候很难能一下子找到解决办法。一些朋友曾经说过,现在的消费者都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购买。我也深有体会,现在想要让人掏钱购买产品确实变得越来越难。于是,我开始考虑改变行业。
我分析自己的情况,我并不是唯一一家买手店,也没有价格优势等吸引消费者的条件。尽管粉丝质量高,但并无太多的互动与粘性。于是,我决定改变原来官方的买手店形象,转向能带有个人IP属性的账号店铺。我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通过内容去吸引有粘性,有互动从而愿意从我这边购买的人群。虽然我制作一段中长视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知道,如果没有放弃的决心,还是需要付出一些辛苦的。最后,剩下的就是决定是否要继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上奋斗的决心。
2.如果有更多的创业机会,该怎么权衡取舍?
对于继续投身于服装行业的决定,大家都抱有不同的态度。我也时常在心中疑虑,是否应当毅然决然地换一个方向,是坚守原地还是继续顽强的“死磕”。
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切换赛道的念头。就如同being所说,“我前段时间真的被折磨的有换赛道的念头,但想想,都干了这么多年了”。我自己也时常陷入自我反思,纵然是在自己非常渴望获取外界信息的时候,我还是会接收到很多以前不会去看、不会去关注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一些平台在做的扶持项目、朋友希望拉我一起进入某个工作室、或者是新的工作机会等等。在我开始创业之后,面对这些诱人的机会,我不禁动摇。
特别是在深入了解了服装市场需求之后,我更是有过转行的冲动。我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这些新的机会。我知道,无论是坚持还是转行,都是自身的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挑战。然而,需要不停地调整心态,哪怕刚开始费老大劲做脚本、拍摄、剪辑,结果没有什么点击率,也不能轻易放弃。但就像Maggie说的,如果真的热爱服装,那么就很难切换赛道。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回报的一天。因此,我选择了回归初心,继续在服装业中积累,尽管现在的服装业面临的困难重重,但我仍旧想要再坚持一下,去继续深耕。
虽然我意识到我需要打其他工来养活服装,我仍然坚持,因为我觉得只有穿过困境,才能真正看到希望。杨森的观点也和我相合,他认为各行各业都难,没有什么轻松的行业。尽管我知道这个道路上会充满辛酸与困苦,但我也坚信,没有什么光鲜亮丽的事业是不需要辛勤努力的。所以,我选择坚持,因为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实现我的梦想。
3.怎么判断自己能否独立发展事业?
如何判断自己能否独立发展事业,这个问题让人深思。杨森认为,现在就是拼经营能力,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首先,你要足够热爱你要做的事,耐得住寂寞,有野心,并且有技术和实力,还要肯学。其次,你要有足够的“爱”人民币,这也就是说,你要能承受经济压力。同时,我认为,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想最坏的打算,要能接受失败的后果,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个人能不能接受,家庭能不能接受,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然后,你要有理性的头脑,“快准狠”三点必不可少。我个人认为,如果想做创业,还是不要太依赖家里,甚至根本不应该依赖。因为依赖家里,即使最后达到了想要的巅峰,也会有摔下来的时候。所以,至少要找清楚自我定位,社会定位,你想做的消费群定位,产品定位。
接下来,你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包括你可以尽可能去放大你的长板优势。同时,要有坚韧的心态,这是创业的必备条件。在这过程中,你还要降低预期,先定步骤,再定目标,然后是梦想。这样,行动才会更加明确。在实际行动中,你要有勇气,尤其是要敢于实践,要能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要积极去学习,多读书,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Vivian认为,要创业就要培养自己去具备这几种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好的心态、学习力、勤奋努力。
我现在也还是继续在服装公司学习,我也知道我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要学习,我自己是很渺小的,但也要给自己时间去慢慢长大。通过这一次尝试去锤炼自己的内心,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找到更好的自己。
庄主总结
一、快速搭建店铺我做了哪几个动作?
1.一边是现实(工作),一边是理想(开店),我是如何权衡的?
冲劲配合理智,冲劲用在做事上,理智要考虑自己的基本生活问题。在你还未真正做起来之前,无论多难,建议还是要先两手抓!
2.阅历尚浅的我为何能被品牌找到并顺利开启合作?
如果能得到贵人的背书,并配有自身一定的能力长板,破除最大的信任阻力,那么在大家寻求共赢的情况下是很有机会的,但前提是你前面的阶段埋下了一颗好的种子。
3.零基础的开店流程好操作吗?会遇到哪些问题?
这里分线上和线下店,难度线上肯定是小于线下很多。从自己开线上店的经历出发,我认为只要愿意学,愿意行动就能做到。问题会更多集中于运营上,线上开店会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店铺的维护,商品订单的跟踪和处理客诉等难以沟通的事情,了解平台定期出的规定,不要踩雷让店铺维稳是很重要的事情。
二、在这个轻快的买手店项目中得到了什么?
1.当遇到波折,如何运营调整?
在我们实操过程中是一定会碰到一些我们没有想到的难点的,特别是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心态至关重要!多向外沟通,不要自己困住,结合与过来人建议去进行调整。建议开始之前可以自己先拟一份计划书,遇到难点也可以自己调整步伐。
2.如果有更多的创业机会,该怎么权衡取舍?
需要更多的坚定!这是有舍有得的过程,把自己的时间线拉长来看,不要轻易失去信心。
3.怎么判断自己能否独立发展事业?
可以从一些小事出发去回看自己。个人认为能量感是最直接能给到自己和被别人感受到的,对内对外一定是要有力量的。想好自己能够承担的最差结果,然后一直拥有不怕失败的勇气。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
推荐书籍
英文里有很多专门介绍行业生态链的书,但是关于中国时尚产业全貌介绍的书几乎没有。有关于设计怎么做、买手怎么做、营销怎么做的书,就是缺一本从行业整体构成及运营机制的行业科普书。
《时尚商业概论:从传统到数智化》主要提供了时尚行业的全貌。从消费者画像,到产品开发,制造加工还有营销运营等。具体包括各个环节的概念、职能及运作方式,便于从业者拓展对上下游的理解。这里不仅有我个人25年行业从业经历的总结,也有其他十几位行业大咖的分享(实践案例),其中包括知名企业工作的职业经理人、知名博主与媒体人,还有上海时装周等等。很多书只做大企业案例,本书也包括了中小企业案例。而服装行业主要就由中小企业构成。
这本书可以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案例,都尽量呈现出这个行业的完整性及丰富度。对于创业者、跨行者,以及服务时尚企业的公司,这本书可以让你理解行业全貌。它也很适合服装企业购买给员工做培训,帮助同事彼此了解各自的业务,增强团队专业度与凝聚力。同样也很适合大学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