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仓位于鳌江之畔,是浙江平阳县一座千年古镇,宋及清初,曾名前仓。清乾隆时又改称钱仓。因吴越钱王来过而名闻天下,因南宋诗人陆游咏梅而百世流芳。文风鼎盛,是东海名儒史伯璇的家乡;习武盛行,是宋代抗金名将黄友的故里。晋时已成村落,五代时期成为集镇,北宋时期成为温州四大名镇,地处交通要道,历代都是浙闽两省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经过千年的风雨洗礼,钱仓仍然保存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如每年清明节是千年古镇钱仓的传统庙会日子,当地民众举行隆重的抬城隍巡城的民俗活动。城隍,是指古代城池的守护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
那么钱仓城的守护神是何人?据《钱镇堡笔记》载:“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江浙沿海一带时有倭寇入侵,乡民不堪其苦,为自卫抗击倭寇,鳌江流域民众自发筹钱建造钱仓城堡。因适逢荒年,钱仓城堡建造一半就不得不停工。时任知县朱东光知晓后,捐出自己的俸禄资助钱仓城堡完工。”因朱东光临危援手捐俸建造钱仓城堡有功,故当地民众建造城隍庙纪念朱东光,尊奉其为钱仓城隍,永世守护钱仓城堡,掌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阴间事务。
朱东光(1532―1618),字元曦,号存敬。明代临川龙溪人,少年时在福建建安上学。隆庆二年(1568)以福建籍中进士,初授平阳知县,断案明决,民以为神。后补祁门知县,复调任户部给事、颖州佥事。因平乱、治水有功,升任山东、广东副使、转右参政。晚年回乡,修宗谱、建祠宇、置义田。曾以老子在亳,庄子在濠,管子在颖,淮南子在寿春,皆中都所辖地,因与凤阳府知府张云登合编《中都四子集》,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
在明代,城隍的等级是有严格规定的,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按规定钱仓城隍应属于县级城隍,但传说朱东光是明朝朱氏皇族同宗,故钱仓城隍庙按照最高等级京都城隍的标准建造,钱仓城隍朱东光塑像则可以穿着龙袍,戴天官盔。每年的除夕夜晚至正月初一,成千上万的信徒蜂拥而至钱仓城隍庙上香祈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朱东光不仅年轻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且晚年回乡居家时也热心于公益事业,修宗谱、建祠宇、置义田。遗憾的是,如今朱东光的事迹在临川已鲜为人知。其实在他的家乡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龙溪镇陈园西塘村还保留一座他主持修建的朱氏大祠遗址。一九八五年易升平执笔的《龙溪志》载:“陈园西塘村之东南约三百米处,有‘朱氏大祠’。明万历中期布政使司左参议朱东光继承父亲遗志发起兴建。祠前有麻石砌成半月形水池一口,塘后约一丈,竖立半月形六角牌坊-‘国师坊’(注:清道光《临川县志》载:百五都为图者七……进士坊,为明朱东光立在水口里),中两脚前置石狮两只,坊之中修有二米宽石砌路直通祠门,路之两旁挖砌‘旗塘’。内厅设三门,中门前置二狮,东西二门各置二只异兽(麒麟、象),异常雄伟壮观。入中门左右是廊房,过廊房,经院场,到达正堂官所,厅中置大铁鼎一个,铜净瓶一对,鼎、瓶高与人同,每只重约千斤,厅后是花厅,戏台两翼是空场,再一丈乃后厅寝堂,堂上安有朱氏祖先及朱东光之灵位。此祠共九十九间,大小天井九个,祠外建有厦屋,专供守祠人居住。现在祠之后厅拆掉,前所改观,鼎瓶无去向,旗塘、石兽、路石、牌坊全被砸烂拆毁,搬去填陷田,铺公路。”传说,朱氏大祠的蟠龙柱龙口里分别镶嵌夜明珠和避尘珠,夜明珠光芒四射,把整座屋宇照得通彻明亮,避尘珠熠熠生辉,使雕梁画栋保持一尘不染。后来,有恶少窃走夜明珠和避尘珠,致使朱太祠日渐破败,蛛网密布。前些年,朱太祠才完全倒塌,仅剩一些硕壮的柱础散落在废墟之中。
神乃人也。只要你足够智慧、足够正义、足够美丽,那么你就已经成为所谓的男神或女神。
往期回顾: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yizhengsh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