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毛国典
— — — - - — — — - - — — — - - — — —
与杨金星(右)合影
儒雅画家杨金星
文/谭慧
我与著名画家杨金星相识交往多年,只知道其凭着扎实的艺术功底,谦和、纯朴和真诚的性情,肩负着江西省画院院长这一职责,但我从未听他提起过在艺术界的任何头衔和担任的职务。
一次,在参加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所”落成仪式时,听主持人介绍参加的领导和来宾时,方知杨金星先生已是江西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省画院院长。杨先生从不炫耀自己参加过什么赛事,或获过什么奖项。但我在省文联的有关内部资料中知道,画家的作品能入全国美展就很欣慰、很不错了。而他不仅时常入展,还屡屡在全国美展中多次获大奖。
杨金星创作的:怀素书蕉图
杨金星先生与人交往真诚、平和,既有艺术家的风格,又有学者的风范,更有那孩童般嘻戏玩耍之意趣。他对书画艺术的创作与追求,有着非常严谨、认真、细致之品德;对朋友的往来,有着轻松、随和、好玩之心境。我乔迁新居之时,请他帮忙题写斋名——自赏书屋,我感觉写的非常好,而他认为还没到位时,又重新写过,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虽然是画家,但他的书法却俊秀、流畅、飘逸。
前段时间,我应藏友之邀,去其家欣赏他近期淘来的藏品时,杨金星先生于九十年代初期为江西省初级中学课本《美术》创作的中国画教材手稿《白描人物》和《工笔淡彩》让我爱不释手。但画稿上没有题款签名,唯有一张画稿上钤盖了一个杨字。我从画的风格和作品的精美程度上判断,一定是出自杨先生之手。为了证实这些作品是否是其所作,我及时拔通了杨先生的电话,当时在外地出差的他十分惊讶,并告知其曾经创作过此类作品。
杨金星创作的:工笔淡彩人物
朋友知道我与杨先生交情不错,便以友情价将作品转给了我。得此作品后,我与杨先生取得了联系,并约好时间专程前往其处所,请他确认此稿是否是他绘制的。杨先生看过作品后告诉我,这组作品用宣纸绘制人物9幅,是根据国家教委《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结合江西省当时初级中学的实际绘制完成的,当时自己只有33岁。而这次创作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难度大,是他目前绘画生涯中创作的最小幅作品,尺幅只有火柴标签大小,能完好保存下来,真是一大喜事。他说,现在要完成这么小幅的作品,无论是精力上,还是眼力上,都很难。
杨先生还兴致勃勃地欣然为中国画教材手稿题跋:今从挚友谭慧处看到九十年代初,我为江西省初级中学课本《美术》创作的中国画教材手稿九幅,应是我目前为止创作的最小幅作品,不知何故,此组画稿散失民间。谭兄乃有心人也,将此组作品收集齐全,并保存完好,尤为珍贵。特题此跋,以示藏鉴。庚寅年秋月钟陵柳林邨人,金星题记之。
杨金星创作的:白描人物
在杨先生废丢的画稿里,我看见一幅基本完稿的《竹林七贤图》,觉得丢了可惜,便请求其题款签名盖章赠送给我挂在自家刚装修不久的客厅。杨先生告诉我,这幅作品的画面布局稍微有一点不到位,个别地方有的线条不流畅,所以不能拿出去。要拿也得等他有时间画一幅好的、自己满意以后才能赠送给我。
在杨金星的绘画作品中,自然而然的流淌着一种文人的书卷气息,以及雅士的魅力、素养和独特的气质。前几年,中国文联在南昌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南昌创作中心”成立大会,以及组织全国的艺术家重上井冈山采风,并在南昌举行笔会时,我有幸参加了这些活动,还与杨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我们不仅合影留念,经常来往,杨先生还在我的册页上绘制了一幅《怀素书蕉图》。他的作品充满着风趣、睿智、哲理,时常给人以教育、启迪、激励,画中蕴含着自然、大气、高雅、细腻、律动,如同画家本人。
杨金星题写的:自赏书屋
杨金星题写的跋文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