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近期有些媒体报道称“立讯精密将成为奇瑞控股集团第一大股东”的消息,随后奇瑞控股发布官方声明辟谣,并且说明了奇瑞的四个主要大股东。
其中特别说明的是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芜湖建投),这家公司对于奇瑞而言非常重要。
因为芜湖建投是市直属国有独资公司,是芜湖市政府和芜湖市国资委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国资委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简称,是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也就是说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就是一般理解的国企,由国企控股的企业也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国企;所以奇瑞控股的这则声明,更像是一种“自证身份”的声明,大意就是“好歹咱是国企”,这个是没有变似乎也不想变的。
“是国企”对于奇瑞而言有那么重要吗?
在汽车行业里,如果只关注普通乘用车型则会对国企缺乏好感,真正扛起中国汽车品牌大旗的似乎都是民企;比如比亚迪、吉利和长城汽车,这是三大巨头。而国企中的车企里面似乎只有长安汽车表现良好,一度能与吉利汽车争一争销量冠军,只是没有想到半路上杀出个比亚迪。剩下的一汽集团如果不是近几年断腕式的改革,打造出了热销的红旗汽车,之前在自主品牌阵营里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上汽集团以德国大众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为核心,广汽集团以本田和丰田两个日系品牌为核心,东风汽车(二汽)以日产和标雪为核心,广西汽车的根是五菱但真正热销的是上汽通用五菱。
安徽的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也都是国企,可是江淮汽车的乘用车型一度在C端市场滞销,在于大众集团合资打造合资品牌之后稍有转机;奇瑞汽车在2013年之前是自主品牌销量冠军,随后一直走下坡路。
似乎国企在乘用车型阵营里的表现确实不理想,但是视角不能只有这一个角度。
一汽解放,东风重卡,上汽红岩,江淮重卡,北汽福田,陕汽集团,重汽集团,等等,在商用车阵营里确实是“国家队”主导;而这些重卡承载的是超八成的陆路运输,是物流运输、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国企和民企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竞争关系,也并非是对立关系,二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补;给人感觉就像是各自开辟一块战场,在同一个阶段里完成各自的任务,而最为基础的部分还是需要由国企来承当。
反之,在乘用车型领域里的国企确实缺乏竞争力,因其初期的重心并没有放在这一领域;那么诸如奇瑞或江淮等车企就显得有些另类了,长安汽车有些不同之处,这家车企的历史其实是超过150年的,其前身是兵工厂、打造过国产第一台越野车(BJ212的前身),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是第一批引进微型商用车型的车企,其初步的战略发展规划就与其他队员不同。
具体到奇瑞就没有那么长的历史了,奇瑞汽车成立的时间比较晚,时间节点是1997年。
这个节点已经是其他队员在商用车型阵营里打好基础,开始准备面向个人用户市场制造乘用车型的时候。留给奇瑞的选项并不多,而且芜湖市政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成立奇瑞之前还创办过一家汽车工厂,但因为基础产业链不够完善,企业发展的上限其实很低;随后又尝试与一汽集团合作但并没有成功,加之这一阶段里的技术研发重心在商用车型领域,对于轿车的限制是非常多的。
所以奇瑞就只能从收购的发动机生产线开始起步,一步步的创立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再到奇瑞汽车。
在奇瑞起步的初期可谓经历了太多艰难困苦,甚至于连车辆生产资质都没有,早期的车辆还是接着上汽集团才能挂牌销售;然而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奇瑞在成长的初期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上汽集团和奇瑞的甜蜜期很短,在奇瑞慢慢开始崭露头角之后,上汽决定介入奇瑞汽车的管理,但是奇瑞却拒绝了上汽集团;因为两者之前有过协议,协议大体为上汽不投资、不管理、不分红、不担责,说白了只是给了安徽一个面子,借了一张“准生证”给奇瑞用而已。
然而用也不能白用,奇瑞的态度让上汽很是恼火,而且奇瑞从这时候开始就养成了“山寨”设计的坏习惯;风云系列抄袭大众西雅特汽车,上汽集团为承担了3000万马克的代价;随后又逆向设计了奇瑞QQ和东方之子等车,包括第一代瑞虎也是模仿了丰田的RAV4。
至此上汽集团有奇瑞的决裂成为定局,不过此时的奇瑞已经获得了生产资质,时间到2003年,奇瑞真正成为了奇瑞,和上汽彻底说拜拜了。
不能否认,任何车企的起步阶段都依靠逆向,所以奇瑞做的并不算是错;因为这是成本最低的起步方式,只要有了足够的积累则可以慢慢转向正向研发。在2003年之后的十年里,奇瑞的表现确实不错,可是“童年阴影”还是爆发了。初期的奇瑞因为生产资质被困扰过,后期就在各种倒腾新品牌;而这些新品牌大都没有理想的结局,不过除了威麟和锐骐以外,凯翼和观致都找到了“买家”,这一阶段的奇瑞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技术研发上,以至于从一线堕入二线。
现在的奇瑞看似还很火,然而已经危机四伏。
以现有的技术储备能打造出的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是普遍缺乏竞争力的,上一期的瑞虎系列没有一辆车的销量能破万辆,除瑞虎8还能接近万辆,其他车辆的销量都相当低;轿车里就没有热销车,新能源汽车只能依靠价格低廉的微型车稳定市场份额。
这样的奇瑞如果放在市场中任由其“自由发挥”,奇瑞还能走多远呢?
或者说如果芜湖市政府不再把一些优质的资源偏向奇瑞,没有对奇瑞的地方保护,引进其他强有力的车企进入芜湖;奇瑞自己的家里貌似都很难待得住;所以奇瑞现在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像徐留平接手之后的一汽集团一样的改革,其二是维持现状继续下去,依托芜湖和安徽的资源来给奇瑞输血。奇瑞的掌舵人尹同跃就要到退休年龄,但在汽车行业里一般会多干三年;在这三年里是求变还是求稳,似乎不难预测了。也许“是国企”可以让奇瑞现阶段更稳,不论未来是变还是不变,现在最起码还有能冷静下来思考的基础。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