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萨姆·奥特曼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图/IC photo
全球瞩目的重量级人工智能初创企业OpenAI,终于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科技公司剧本:在经历了早期携手共进的甜蜜岁月后,创始人在科技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前夜突然出局。
据澎湃新闻援引OpenAI董事会官方消息,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将辞去CEO职务,并离开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将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立即生效。
一切发生得看似毫无征兆。就在不久前,OpenAI刚刚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奥特曼还为公众端出了一系列将ChatGPT向各领域开放的新布局,成功引发了又一次大规模讨论。
奥特曼被罢免的消息一经发布,就迅速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值得注意的是,董事会的公告措辞比起正常的人事变动消息显得要严厉许多。公告称,“董事会认为奥特曼先生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不够坦诚,妨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相信他有能力继续领导OpenAI”。
“不够坦诚”“妨碍董事会”“不再相信”,这三个关键词,对于一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CEO兼公众代言人来说,几乎是最高级别的“指控”。
这种严厉,也迅速引发了业内各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是OpenAI进入商业化前夜,利益分配的分歧之争,也有人认为涉及微软等股东之间的权力之争。
但从种种迹象来看,此次“宫斗”的导火索,更多应源自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理念的分歧。
OpenAI的非盈利性董事会共有6名成员,其中包括奥特曼在内,共有3名OpenAI员工。而本次“宫斗”事件结束后,另外一名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当即宣布离职。如此一来,仍然留在董事会内的OpenAI员工,仅有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一人。
有社交媒体爆料称,最终驱逐奥特曼的董事会投票数为4:2。这也使得外界认为,本轮冲突的根源很有可能是苏茨克维与奥特曼等人的理念分歧所致。
此前,苏茨克维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但如果追溯OpenAI的历史,苏茨克维几乎是一个奠基性的人物。作为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科学家,苏茨克维师从于人工智能教父、深度学习先驱杰弗里·辛顿。
OpenAI成立之初,正是因为马斯克偷偷从谷歌挖走了苏茨克维,才导致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与马斯克宣布绝交,自此不再有私人往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苏茨克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ChatGPT成功之后,自己已经做出了“职业生涯最大的转变”,即成立了新团队专注于“超级对齐”的项目。
所谓“超级对齐”,通俗来说,是为了建立一套控制技术,用于保障未来超越人类智能的“超级人工智能”能够始终做人类想让其做的事,相当于是一套“针对超级人工智能的安全程序”。
这或许正是OpenAI创立者以及人工智能探索者的理念。此前,OpenAI曾在各种场合传递过,自己的使命是构建对每个人都安全和有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为此,OpenAI要采用非盈利和有限盈利的模式。
▲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于2023年11月1日至2日在英国布莱奇利园举行。图/新华社
种种迹象显示,在ChatGPT成型并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后,这些潜在的分歧开始慢慢浮现。
例如,尽管首席科学家已经做出了职业生涯的最大转变,但奥特曼在此前接受采访中,并未对“控制与监管人工智能”表达足够的重视,甚至提出“人工智能还没到需要监管的时刻”。
而在11月份的OpenAI大会过后,外界一致认为ChatGPT推出了多个更新升级,尤其是即将上线的GPT Store,是OpenAI搭建商业化生态的重要标志。这些,或许从“苹果”的发展史来看是值得称赞的重磅发布会,但要注意的是,OpenAI及其众多参与创建者的初衷,并不是要做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苹果”。
因此,尽管关于奥特曼离任的准确原因仍然需要更多信息来证实,但人工智能背后的路线、理念分歧应该正是此次“宫斗”的深层原因。
从科技企业的发展史看,在新技术发展的前期,不同路线、理念的参与者往往能够团结协作,共同为了科技普及而合作前进。但当科技普及已经发生,关于商业化、实现路径的种种理念差异,却可能拆散原有的创业团队。
对于OpenAI来说,通过ChatGPT让全世界感受到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冲击与影响,并在部分领域率先进入应用普及,这至少代表着OpenAI创立之初的理想已经阶段性实现了。
在人工智能普及和深度应用的前夜里,或许,关于未来技术应该如何普及、如何监管的理念与路径之争,才刚刚拉开帷幕。
撰稿 / 马尔文(媒体人)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