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发布检查收费新规释放何信号
国家医疗保障局于11月20日发布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旨在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使收费更加透明合理。北京三医智酷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表示,过去放射检查收费较为粗放,定价不够科学严谨。此次《指南》的出台是放射检查工作的重要进步,有助于推动放射检查价格的集约化和合理化管理,预计部分检查项目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新规定以检查效果为导向,不再根据设备参数来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关注检查精度。例如,普通CT检查将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小于2mm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这样既满足了临床需求,又体现了设备迭代后的检查精度差异。魏子柠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应以检查效果为主,而非设备的价格或规格。
《指南》参考了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26项,各地区可参照省份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价格。对于CT检查,其价格构成包括摆位、扫描成像、分析、出具报告等多个步骤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运转成本消耗。加收项包括能量成像、薄层扫描等,拓展项则包括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市场竞争也为放射检查降价提供了空间。随着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检查设备整体研发水平提高,采购价格呈下降趋势,这不仅给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多质优价宜的选择,也为检查价格回归合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大规模医疗设备集采即将到来的前兆。药品和耗材零加成之后,医院主要依靠检查维持收入。如果检查项目价格降低而设备价格不降,医院为了收回购买设备的成本,可能会过度依赖检查。因此,集采可以降低医院采购成本,解决这一矛盾。
目前,医疗设备集采已在多地逐步推进。例如,安阳市通过集中采购,放射类价格降幅达到52%,彩超及生命支持类价格降幅达到58%。宜宾市也将DR、CT等八类医疗设备纳入带量采购,平均降价42%。这些举措表明,未来大范围的医疗设备集采可能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