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参加加州的一次演讲时,看到场外有人举着“支持伊朗女性解放”的横幅,于是这位总统说道:“我们会解放伊朗,你们放心吧。”
“美国要解放伊朗”,这个新闻立刻传遍了世界。拜登说这句话时可能没有多做思考,他觉得这就是演讲的佐料,但该发言却在伊朗引起巨大反响。
作为全球反美的急先锋,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马上回应拜登:“伊朗已经解放43年了,正是从万恶的美国手里解放出来的。”
莱希说的“解放”,就是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在那一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起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
这次事件还曾引起“德黑兰危机”,导致美国大使馆52个人被伊朗人俘虏,关押了400多天。
虽然美国人质最后被全部释放,但是两国这个梁子是结下了。此后美国6任总统制裁了伊朗几十年,而伊朗因此也成了反美先锋,和委内瑞拉、朝鲜并称“反美三雄”。
美国长期将伊朗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伊朗则称美国为“地球的脓疮”,驻伊美国大使馆外至今画着骷髅状美国国旗,伊朗每次游行都要烧美国国旗示威。
那么,美国和伊朗究竟有怎样的过往?两国为何如此仇恨对方,又做过哪些让对方恶心的事?伊朗现在和中俄关系密切,“中-俄-伊”牵手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伊朗,古代称之为波斯,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伊朗曾辉煌过,但是在被阿拉伯人征服并且伊斯兰化之后,伊朗就成为中东地区的“二等国家”,近千年来相继被蒙古人、突厥人殴打、征服。
到了近代,伊朗的“恺加王朝”被沙俄和大英帝国南北压迫,沙俄占领该国北方,英国从南方的英属印度和阿富汗进入伊朗东南,建立殖民地。
至20世纪初,“恺加王朝”又被军官礼萨.汗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建立巴列维王朝。
巴列维王朝是伊朗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共两位国王,第一个国王是礼萨.汗,末代国王是他的儿子巴列维。
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经历了二战,当时伊朗和纳粹德国很亲热,几乎是准盟友。盟军为了防止伊朗倒向纳粹,便派兵占领了伊朗,礼萨.汗被流放,他儿子巴列维继位。
控制伊朗后,盟军将伊朗作为物资运输通道,美国的物资从波斯湾登陆,北上伊朗,直接进入高加索,补给苏军。
等二战打完后,按理说来盟军应该撤走了,但是苏联却松不开手。
原来,伊朗这地方对于苏联来说太诱人了,石油资源丰富不说,位置还很优越。
伊朗左边是阿拉伯、右边是中亚,南方波斯湾沿岸是世界主要产油区,再往南是浩瀚的印度洋。拿下伊朗,苏联就能捏住亚欧大陆的脖子。
为此,苏联在伊朗驻扎20万军队,占领了伊朗北方半壁江山,后面还有苏联高加索和中亚的几十万大军。苏联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让伊朗北方成为俄国的“影响地区”。
但巴列维不答应,英美显然也不乐意看到伊朗被苏联控制,尤其是美国,对苏联的扩张非常敏感。为此,美国政府强势出面,给巴列维王朝站台,让苏联撤出伊朗。
美国告诉苏联,苏联若不退兵,美军将登陆伊朗“帮助苏军撤退”,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苏联为了稳住局势,最后在要走了伊朗北方的一些利益后,于1946年无奈撤走军队。
在苏军离开后,巴列维便成了近几百年里伊朗唯一一个赶走西方人国君,而帮助他的美国便因此成了伊朗在那个年代的靠山。从那时开始,伊朗和美国进入了蜜月期。
在那个年代,巴列维带着王族经常访问美国,而且全国的各个行业向美国开放,欢迎美国人投资或者参观。
同时,伊朗军队也使用全套美械——美国退役的二战装备,以及新研发的主战装备都往伊朗送,让伊军在中东地区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地区强国。
当然,这一切也有代价——美国要在伊朗驻军,而且美国要深入控制伊朗的石油贸易和其他经济领域,这让伊朗民族主义者怨言很大。
仇怨的种子就这样埋下了。
50年代,伊朗曾发生“摩萨台改革”,首相摩萨台要在国内搞经济改革,削弱海外资本,扶助工人和农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重要的事,他要限制国王权力,削弱王权。
要知道,巴列维王朝虽是“君主立宪制”,但是有名无实,巴列维的权力太大,他能解散议会,操纵政党,任免议员。甚至他后来建立秘密警察“萨瓦克”,搞白色恐怖那一套。
摩萨台这次改革很得民心,也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但是西方资本不会放弃伊朗的石油利益,最后美国联合巴列维推翻了摩萨台,让巴列维继续独裁。
“摩萨台改革”后,巴列维国王不是不知道民间对自己有怨气,美国政府也看到了伊朗民间的革命气息,这让美国人寝食难安。
毕竟,苏联和伊朗接壤,输出革命非常容易,而当时美国失去了对中国大陆的影响,因此更不想再失去对伊朗这个大国的控制。
为了让伊朗稳定起来,美国决定让伊朗赶紧发展起来,像日本那样快速发展经济,以稳定民心。
于是在1963年,巴列维王朝掀起了改变伊朗的“白色革命”,该革命围绕伊朗经济和文化领域进行,主要有6个方面:
改革伊朗陈旧的封建土地制度,打击地主;进行国企改制,促进私有经济发展;国家把大牧场和林区、河湖收回国有,统一经营;增加工人工资,建立工人协会参与企业管理和分红;男女平权,女人也能参加选举;在全国进行扫盲运动,主要战场在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
虽然这场运动是巴列维国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发起的,但只看这场革命的内容,确实非常有进步意义,足以让封建而落后的伊朗“改天换地”。
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搞了10年之久,终于1975年完成全国土改,此举让伊朗彻底摆脱上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人民。
经济的改革也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男女平权运动让女性参与生产,劳动力更加充足。
“白色革命”时期,巴列维王朝的年经济增长率超过15%,最高的1974年接近40%,可以用“狂飙突进”来形容。
1976年后,伊朗的GDP达到681亿美金,已经靠石油产业成为世界富国,排名世界第17。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年全球GDP第16名是比利时,第18名是瑞士,中东小强沙特排在第19。可见伊朗已经能和欧洲国家的经济媲美,在中东更是绝对的领头羊。
现在网上流传的伊朗“繁荣开放时代图片”,就是巴列维王朝晚期,那时的女性不用围头巾,她们穿着西式服装,大方自信。
伊朗街头充满西方文化产品,年轻人听摇滚、喝啤酒、看进口电影,这些东西在现在的伊朗却大都不存在。
巴列维完成了“白色革命”,国内和国际上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巴列维自己也飘飘然,经常花钱举办各种庆典,彰显自己的“太平盛世”。他曾举办纪念波斯帝国的烟花晚会,一场晚会烧掉几亿美金的烟花。
但他不知道,在暗地里,很多社会势力对他的容忍也到了极限。
在“白色革命”前,国内各阶层已经对国王的独裁不满,巴列维觉得自己发展经济,能让国民更爱戴他,结果现实却狠狠打脸。
首先是最保守,最传统,但最有威信的“欧莱玛”阶层,也就是农村教士阶层所代表的传统乡村势力,他们对这场“革命”深恶痛绝。
教士们在革命前对巴列维其实比较支持,独裁的、封闭的王国体制,有利于教士统御人民。
但是“白色革命”毁掉了这一切,民间扫盲动摇了农民的宗教信仰,女性解放打碎了农村等级秩序。当伊朗女人穿着牛仔裤走上街头时,传统乡村势力就到了瓦解的边缘。
更严重的是,很多教士本来就是地主,而巴列维改革土地制度,把宗教性质土地给农民种,等于砸了教士的饭碗。
此外,国家的大资产阶级也不喜欢国王,这个阶层在革命后变得暴富,但可惜的是,因为伊朗是独裁体制,富人也无法扩大自己的权力,去操纵政府的立法和行政。
他们的政治权力很小,不能为财富之路保驾护航,于是资本家们要么移民,要么忍耐。
最后是几千万农民,虽然他们从佃户的身份里解放了,但农民依然贫困。
伊朗的发展虽然很可观,但是贫富差距巨大,农村和城市是两个世界。当时德黑兰等大城市已经和美国、欧洲差不多,但是在农村,很多地方宛如非洲。
伊朗国内的各种不满声音越来越大,部分地区出现游行示威,政府内部也离心离德,贪官只想捞钱,不顾人民死活。
又因为美国在支持巴列维,美军在伊朗有基地,一些示威者就把一切矛盾的源头指向美国,认为美国是幕后黑手。这是伊朗最早的“反美火苗”,后来燃烧成了反美的熊熊大火。
1977年10月,反国王示威席卷伊朗。次年初,美国CIA发给白宫一份秘密报告,里面显示伊朗已经成为火药桶,巴列维被各个阶层抛弃,成为孤家寡人。
当时美国是卡特总统时期,白宫正在考虑要不要放弃巴列维,换人控制伊朗。结果1979年初,一场伊斯兰革命就在伊朗爆发了。
1978年底,在伊朗各地游行的人数已经有近千万,美国CIA给白宫的报告说:“哪怕这数字有所夸大,这仍然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游行。”
1979年初,伊朗的“教士阶层”成为革命主力,一场“伊斯兰革命”摧枯拉朽。民众对巴列维的不满太大,最后所有阶层都团聚在宗教领袖霍梅尼身边。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从伊拉克空降德黑兰,受到百万人的欢迎。伊朗反对派也组成游击队,配合支持革命的军人,打败了支持国王的军队。
因为大部分伊朗军队对革命保持沉默,巴列维看大势已去,最终逃出伊朗,伊朗革命成功。当年年底,巴列维以“治病”为理由前往美国,这让伊朗的“伊斯兰共和国”政府非常愤怒。
很快,伊朗人在一群极端分子的带头下冲进美国大使馆,把里面的52个美国人抓为人质。保护美国大使馆的十几个海军陆战队,在看到乌压压的人海后也选择缴械投降。
这次人质危机狠狠打了美国的脸,当时正是冷战“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本就处在冷战下风,结果连小小的伊朗都骑到了美国头上,“好人”卡特也忍无可忍。
在几次谈判无果后,卡特曾下令美国特种部队潜入德黑兰救援人质。但是在行动时意外频发,直升飞机和运输机从波斯湾起飞后,一些飞机因为故障返航,行动被取消。
在返航过程里美军还出现飞机相撞事故,造成8人死亡。这次营救失败直接让卡特下台,人质危机也因此又拖了一年。
直到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为了应付劲敌伊拉克,加上巴列维已死,伊朗领袖霍梅尼才表示愿意释放人质,缓和美伊关系。
1981年初,美国人质通过阿尔及利亚前往欧洲,终于返回美国。但美国人却没有因此给伊朗面子。
纵观“德黑兰事件”,伊朗的行为的确不地道,劫持人质的劣行在国际上也饱受批评。至于美国,全国上下也弥漫着反对伊朗的气氛,从政府到民间都认为伊朗是“邪恶政权”。
至此,美伊关系算是彻底破裂。
于是,在80年代的伊朗跟伊拉克打仗时,美国大力支持伊拉克,给萨达姆卖武器,并限制西方世界和伊朗的贸易,让伊朗陷入困境。
在以前,伊朗的武器系统都是美式的,甚至美国最先进的F14战斗机刚进入现役就卖给了伊朗。两国交恶后,伊朗买不到美式武器的零配件,只能拆一架飞机修几架飞机。
后来,伊朗被逼着从越南人手里捡垃圾,从以色列手里高价购买武器,直到在西方面前走投无路,转而从中国求购坦克和飞机去打仗,而这则为中伊关系打开了大门。
打完血腥的两伊战争,由于伊朗获胜,政教合一政府算是坐稳江山,他们走“不东不西”的政策,不跟美国和苏联站队,自己玩自己的。
可是不跟大国来往,伊朗本身的安全没人能保障,在这种焦虑中,伊朗开始制造核武器。
伊朗人制造核武器,也是受到以色列的刺激。毕竟以色列作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敌人,在80年代就被默许拥核。
打赢两伊战争的伊朗信心满满,想对以色列进行核威慑,以在中东建立威望。
而美国最不希望看到伊朗有核武器,因为美伊关系破裂后的伊朗天天反美,一旦核弹造出来,保不齐哪天就往美国丢。
美国由此开始制裁伊朗,对其进行经济封锁,甚至限制各国买伊朗的石油。自此,两国进入30年的互撕阶段。
这30年间,美国官方、民间都在黑伊朗,但伊朗政府对网络和民间舆论管理很严,美国势力很难渗入伊朗。
伊朗政府反美也不遗余力,在21世纪初,只要有伊朗出现的国际会议,其领导人骂美国都是半小时起步。
伊朗批评美国侵略伊斯兰世界,甚至指责“911袭击”是美国伪造的,惹得很多西方国家不满。伊朗政府还有一句名言:“哪怕伊朗要毁灭,也要拉上美国。”
如果只是“嘴炮”也就罢了,更让美国无奈的是,伊朗还支持中东的什叶派教徒搞反美。
美国侵略伊拉克,伊朗就暗中支持伊拉克什叶派组成游击队袭击美国,打得美军不敢出基地。在国际上,很多反美势力每年都得到伊朗的打款,毕竟伊朗是产油国,钱都是小意思。
叙利亚战争爆发后,伊朗坚决支持阿萨德政府,还派人前去叙利亚助战。阿萨德政府在战争中没有倒台,伊朗革命卫队功不可没。
伊朗还在国内潜心研究核武器,研究了几十年,屡败屡战,历代领袖口口声声要灭掉以色列,把以色列吓得夜不能寐。
多年以来,以色列和CIA经常暗杀伊朗的核物理专家, 两边都结下血仇。
除了暗地里的较量,两国在明面上也不留余力。
美国对伊朗的封锁进行了几十年,包括经济、军事两方面,伊朗在国际上拿不到任何融资,国内几十年缺乏投资,现在的底子都是巴列维时期留下的。
这导致伊朗的工业发展缓慢,虽然其本身的工业基础尚可,但该国无法在国际上获得一些重要资源,美国严格控制输入伊朗的稀有工业材料,让伊朗在电子和特种材料方面非常落后。
美国甚至还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对进口伊朗石油的公司和国家进行制裁。
这个制裁不是说说而已,美国是说到办到,和伊朗做生意确实风险很大。比如华为,就因为牵扯进对伊朗的出口和投资,被美国使绊子,至今还受到影响。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中俄的崛起,美国其实已经无法限制中国、俄罗斯这些大国和伊朗的联络了。尤其是中国,现在经济体量几乎赶超美国,美国无法左右中国对外的投资和合作。
美国在奥巴马时代从中东收回棋子,强行结束了两场漫长的战争,专心回到亚太地区对付崛起的中国。
而中伊俄为了破局,近些年来往密切,毕竟三个国家都是欧亚大陆上的古国,也是人口、经济强国,中国有财富、有技术,俄罗斯和伊朗有资源,三国联合绝对能破开美国的封锁。
但是鉴于现在的国际平衡,三国之间还没有彻底打破美国立下的政治、经济秩序。例如中国方面,目前对伊朗的石油进口还不大,还是以中东石油为主。
但是已经和北约正面开怼的俄罗斯,和伊朗就不藏着掖着了,两国已经开始军事合作,伊朗的无人机出现在俄乌战场上就是最好的证据。
伊朗愿意支持俄罗斯,一是报美国打叙利亚战争之仇,二是贯彻“敌人反对的我就支持”的方针,让俄罗斯替自己教训一下北约。
而在美国20世纪末的战略构想中,一个破碎的、互相拆台的欧亚大陆是符合自己利益的,但美国最害怕的就是几个强国的联合。
尤其是东亚的中国、欧洲的俄罗斯、中东的伊朗,这三个国家分别辐射中东、欧洲、东亚,几乎能把美国赶出欧亚大陆。这三者的联系,是冷战后期战略家的重要课题。
但现在美国政治已经进入“欢乐模式”,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让80岁老头子参选,手下幕僚也都是政治正确狂人,或者商界二代、三代,在政治上的眼光、手段远不如冷战政客们。
美国曾害怕的“最坏情况”,现在可能正在发生,所以美国近些年频繁对伊朗释放缓和信息,希望尽量结束两国的敌对状态。
至于伊朗这个宗教国家会如何接招,只能拭目以待了。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伊朗巴列维王朝覆灭根源探析》,金彩云
2、《美国和伊朗恩怨的'前世今生'》,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