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坦克凭借其高机动性和高防护性战斗力大增,一开始,志愿军利用宽度和深度足够大的防坦克壕来降低其机动性,但是依靠这样的防坦克壕仅仅来阻止美军坦克进攻是远远不够的,我军还需要伺机而动,积极出击来消灭美军的坦克。在此基础上,我军又摸索出了一种专门对付坦克的网状阵地。这种阵地是以反坦克火力发射阵地为据点,以防坦克壕、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并配以其他障碍物来形成网状一样的防御阵地,这种阵地的特点是纵横交错、阻碍联绵、火力机动,具有能够打击、阻止、隐蔽等诸多功能。
当敌军坦克进入阵地,敌军坦克的战斗队形就会被复杂的地形打乱,并且行动不便,是其战斗力大减,成为众矢之的的固定碉堡,从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志愿军则可以利用纵横交错的壕沟,避其锋芒,近距离接近坦克,从而摧毁坦克。我军创造的这种网状阵地,让美军强悍一时的坦克颜面尽失,这使得志愿军能够尽可能地弥补在装备上的劣势,志愿军通过网状阵地一共击伤、击毁、缴获敌军坦克2251辆,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1951年8月,美军发起了所谓的“秋季攻势”,我军利用朝鲜半岛多山的特殊地形,创造性的构建出了以战斗坑道为主的坑道阵地,这种坑道阵地是由防空洞过渡而来的,以屯兵坑道和战斗坑道为基础,结合地面工事和绵密的防御体系,逐渐形成了防炮洞、猫耳洞等众多坑道阵地,这些坑道阵地还具有防空、防毒、防炮、防潮、防火、防雨和防寒的特点。坑道阵地的出现,在260公里正面战线上形成了纵深30公里左右的防御地带,对稳定战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敌人炮火准备阶段,我军除了少数观察人员在坑外监视敌人动向外,其余人员全部进入屯兵坑道内,以保存有生战斗力量。等到敌人发起地面进攻时,我军战士们就进入战斗坑道进行作战,依托防御工事和堑壕来阻击敌人。当敌人的进攻被阻击后,我军又可以进入坑道防止敌军空袭,即便阵地被敌军突破,志愿军还可以利用隐蔽良好的坑道进行牵制作战,迟滞敌军推进的速度,以配合后续部队收复失地。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就是充分利用坑道阵地顽强抗击敌军的进攻,在面对共计6万敌军、3000架次飞机空袭、190余万发炮弹、5000余枚炸弹的打击下,我军硬是依托坚固的坑道防御阵地与敌军反复争夺阵地39次,打退敌人700余次的冲击。在43天的防御作战中,美军共计伤亡2.5万人,损失飞机274架,我军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