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古代历史中的文学史上,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文学才能得人本就不多,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人中又建立了功业屈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我们一起追溯一下,首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操,这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在文学成就上也颇高。他的四言辞写的特别好,文章特别通脱。更是靠一首荡气回肠《短歌行》名扬天下,其它诗词歌赋也是深厚后人喜爱。
曹操之后呢?恐怕也就数到辛弃疾了。是不是有人会说杜牧对《孙子兵法》有研究,同时诗歌也写的好。应该算以一位呀!但是他能不能把他对兵法的研究运用到实际中去带兵打仗呢?我看未必,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其实与辛弃疾同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陆游。他喜欢在他的文章中谈兵,比如如何收复中原等。尽管陆逊是有些远见,但我还是有疑问,虽然他喜欢谈兵论道,但也大多限于纸上。真能率领三千将士战在沙场,同时文学上有比较高的成就,那就数辛弃疾了。
首先,作为军事家的辛弃疾,他是将门之后。根据后来发现的辛弃疾的家谱,其祖上是甘肃人,而他自己说是关中人,祖上出过很多带兵打仗的将军。其中《汉书》中就有记载。辛弃疾的爷爷是一位将军,在北宋的后期他任职军队,辛弃疾多次在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的爷爷。他白天在官府里面做官,回家后常带着自己的子孙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告诉他的子孙这块土地是我们赵宋王朝的土地,告诉子孙们要寻找机会,揭竿而起,收复中原,报家国之恨。辛弃疾则是他最看重的孙子,辛弃疾20岁之前就两次到燕京考进士,借机调查沿途金军布兵的部署。因此辛弃疾从小就被爷爷培养着读军书,并且实地考察用兵局势等等。
这一点对辛弃疾的影响太大了。联想到陆游,他为什么能成为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与他刚懂事的时候,就经历了靖康之难有关,对陆游的成长影响很大。这一点两人可以做比较。所以一个小孩子以后会成长成为什么样一个人,哪些方面做出什么成就出来,与家庭的教育、熏陶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门出虎子,因此辛弃疾从小就熟读兵法。
不仅仅这种爱国、军事的教育,辛弃疾从小也饱读儒家典籍,学习诗词文章创作。除了受兵家思想,还有儒家思想影响,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辛弃疾在南归以后所写的最早一首词《满江红·暮春》,后来研究辛弃疾的人非常奇怪,为何他一出手就如此高明,其实一定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在创作上有很多锻炼。
辛弃疾的军事才能与文学才能显现出来,是他由北入南以后。
绍兴31年,宋金两国之前发生了战争。完颜亮带兵南侵,最终结局完颜亮失败,宋朝也没有占到上风,本来这是宋朝收复中原的机会,但是因为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抓住机会,双方打了个平手。当时中原地区很多百姓揭竿而起,这时辛弃疾也在其中,带了一支义军。他与当时的另外一支耿京带领的义军合并,奉耿京之命与宋朝联系。宋高宗在南京亲自召见了辛弃疾,并对首领们各有赏赐。就在辛弃疾带着义军回去复命的时候,得知耿京被人杀害,陷入进退两难之地。于是他决定带兵冲入金兵兵营,于五万兵中活捉了杀害耿京的人,交给南宋朝廷,斩之于市。这一点可以看出辛弃疾绝不是纸上谈兵。
当时朝廷封了他一个八品的文字小官。就在他做这些文职官员的时候,他写了两篇大文章,这里面他详细全面讨论了宋金两国政治、军事形势,写出金兵强大只是表面现象,仔细分析金国并非如人们想象不可抵抗,以及宋朝如何组建军队,在军事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朝廷对辛弃疾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有所了解。朝廷曾下一纸任命,让他去江西做一个提点刑狱的官,并让他平定茶商起义,果然马到成功。这是朝廷进一步认识到他的军事才能,让其先后在江西、湖北、湖南做安抚使、转运使,统领一个地方的军政大事的官员。他为政的一些措施,在湖南建了一支飞虎军,为了防范农民、茶商起义。此外,如果宋金打仗的时候,这也是一支生力军。
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重用,没有用来收复中原。很遗憾地用来镇压茶商起义,或者其他方面的事情。在宋宁宗的时候,开禧北伐的前夕,宋宁宗想到要征讨金国,这时想到了辛弃疾,调其做镇江知州,做收复中原的准备,60多岁的时候,才得到这样的任命。当时其实收复中原紧靠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当时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辛弃疾受到了弹劾,后来虽然也有任用,但是年事渐高,不就也就去世了。
他一生中间,最萦绕心头的收复中原的大事,没有实现。这是他作为军事家的世界。
他给我们展现的生动的文学世界,也是在南渡之后展现出来的。文学世界可以与军事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讲。他的军事才能在词的方面也有展现。在他的词作中,很多直接来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重大事件。《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一个政治军事事件。
之所以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两宋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原因就在他的创作中融合了一位军事人兼文学家这两个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