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金门对两岸关系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好望角对大西洋、印度洋地区的重要程度。大多数人只知台湾省金门县,却不知它真正是隶属于福建省的。
近日,随着台湾地区领导候选人的激烈交锋,金门的隶属地区再度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早在郑成功抗清时期,金门就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节点,这也是蒋介石部队占领金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金门发动金门战役,但因金门地理位置等因素,损失惨重。金门县实际上仍由台湾控制,并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时期在两岸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金门的实际控制者是台湾省,但是金门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们时刻盼望可以回归祖国大陆并为之努力。而属于国民党的郭台铭在关键时期在金门发表两岸和平宣言,意味不言而喻,只为给国民党候选人争取更多的选票。
金门的兴起可以追溯至元朝时期,元朝时期,中国还没有实行“海禁”政策。得益于于地理位置,中国的沿海地区与国外交流往来频繁,其中商业发展较快。
据相关文献记载,元朝统治者重视金门地区的发展,设盐场司,专职管理金门地区,其中金沙镇人口最多,是金门的中心所在。
因政治、文化等环境宽松,金门区的岛民丝毫不需要顾及国家因素,可以自由进行海外贸易。而外来者受《马可波罗游记》影响,对中国充满好奇。除此之外,元朝的海上交通工具更新迭代迅速,交通愈发便利,便于双方进行贸易活动。
金沙镇作为金门的核心地区,俨然成为了贸易镇。在这里,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已不足为奇,可以看到不少的外国人操着一口口音严重的中国话与岛民讨价还价。
一路上,听到的多是各类岛民的叫卖声,街道上的人群熙熙攘攘,一派盛世气象。哪怕到了明朝,金门地区依然不改繁荣景象。
明朝时期,中国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国家元气大伤,为尽快恢复国家经济,朱元璋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商业发展。其中一项,便是竭力支持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发展,金门地区的海外贸易再次兴起。
显然,朱元璋也意识到金门地区是一块风水宝地。除去贸易因素,在战略位置上,金门易守难攻,无需过度担心倭寇问题。这样的一块宝地,外国对此也是虎视眈眈。
史料记载,在明嘉庆、隆庆等时期,金门地区频繁受到外敌侵扰,可并不干扰金门岛民与暹罗、吕宋等地贸易往来频繁。
正是这些贸易往来,一些如今耳熟能详的水果、蔬菜传入中国,如地瓜、土豆、木瓜等。当时正处于16、17世纪,中国已经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金门岛民选择海外贸易,选择以此谋生。
为表示对金门地区的重视,朱元璋在福建沿海地区设五卫十二所,金门属于十二所之一。从历史史料考证得来,金门人在明清时期大多以出海经商为业。
受海外经商影响,金门出了不少富商。如金门地区的一位刘氏,远洋从商,所得财富几十万。
由此可见,经商所得钱财远超捕渔、务农所得。因此,据《金门志》记载,因大多金门人出海谋生,导致粮食产量锐减,这也是明清统治者严格贯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之一。
到了明末清初,郑成功反清占领金门地区,郑成功从中收获颇丰。这也一直是清初统治者的心头大患,二度出兵金门。
第一次出兵,清朝统治者虽占领金门,却强制其迁界,金门区人口大幅减少。此时的郑氏政权并不打算放弃金门这块“肥肉”,清康熙年间,郑氏政权二度占领金门。
康熙十九年,康熙帝决定第二次攻打金门。这时的郑氏政权的继承人已经是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他的魄力远不及父亲郑成功,郑氏政权开始败落。毫无疑问,清康熙成为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者。
金门区就此稳定下来,不少金门人重返家乡,金门地区的海上贸易回归。与明朝时期相似,晚清时期,金门地区也出了一对著名父子,那就是王明玉父子。
他们的出名之处在于在19世纪建立了一个连接东亚与外界的贸易网。一开始,王明玉父子先是前往日本经商,作为中介。向国内输出一些杂货物,向日本输入一些豆类品。
渐渐王家的名号在日本神户和国内打响,逐渐成为一个连锁字号,先后在上海、厦门、新加坡等地建立分号,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家族。
到了民国时期,受近代战争影响,不少金门人向外移民。民国时期,清朝的区划制已经被废除,金门区归厦门管辖,北洋政府掌权。不过,1933年,福建发生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金门的归属权一度属于“中华共和国”。
直至1949年,金门地区分为金城、沙门、烈屿、大嶝四个区,中共有意收回金门地区,未曾想蒋氏政权却半道截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势出兵,占领金门县部分地区,其他地区由蒋氏控制。导致的结果是,金门县被分裂。
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出兵的时候嗅到不一样的气味,迅速反应,金门其余地区进入强制管理时期。金门其余地区彻底成为台湾所属县,直至现在,还是受台湾省当局管理。
金门也因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它的变化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金门战役后,两岸进入对峙状态,金门地区多次发生武装冲突,台湾当局更是在金门区建立营地,时刻准备攻击。
在国民党全面溃败之时,蒋介石始终不愿接受自己失败的事实,时刻都幻想着可以扭转败局。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历史的启示下,蒋介石将台湾作为退路。
在准备全面撤退时期,蒋介石多次向手下将领强调一定要守住台湾地区,其次就是金门地区。蒋介石为何会如此重视金门地区呢?因为一旦金门失守,他的反击之梦将彻底破碎。
金门县处于台湾海峡西部,距离大陆仅仅几千米距离,所以蒋介石才会如此紧张金门县的管辖权。令人惋惜的是,金门一战后,金门县彻底与闽南地区分割,台湾与大陆分隔,两岸人民只能隔海相望。
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没有在金门战役中取得全面胜利,这让国民党一时得志。蒋介石更是借此给士兵洗脑,试图重新鼓舞士气,为所谓的反攻计划。
20世纪至50年代,中国大陆为尽快收复台湾,试图武力解决,这可是戳到蒋介石当局的痛点了。不过这也让蒋氏政权抓到了反扑的机会,其试图引起国际关注,并以此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自己“浑水摸鱼”,企图反攻。
也是在这一时期两岸爆发“台海危机”,金门地区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中国大陆丝毫不惧蒋氏政权力量,毫不犹豫出军台湾,先后炮击大小金门等地。
经此一战,中国大陆收复解放江山岛和大陈岛,中国大陆的胜利也让蒋氏政权意识到两者的差距,立即采取一切军事优先的措施。蒋氏政权人员还大肆在金门地区宣扬“反共”思想,试图精神控制金门人。
显然,蒋氏政权的阴谋落空,金门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大陆身份,时刻期望可以重新归属至闽南地区,每日都在思念岸对面的亲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分离时间竟长达几十年。
蒋氏政权为更好保存自身力量,放弃与中国大陆“硬碰硬”,退至台湾。自此,台湾与大陆直到20世纪70年代都没有发生什么武装冲突。
这并不意味台湾当局回就此安静。在两岸冷战时期,台湾当局依旧将金门作为“反共”的重要战略地,不断“pua”金门地区居民。受此影响,金门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台湾其他地区,金门地区的民选领导者曾向台湾当局提出发展金门地区经济,均被台湾当局以军事为重的理由拒绝。
两岸冷战时期,金门地区居民的生活实在艰苦。台湾当局始终要求金门区一切为台湾军事服务,所以金门区居民基本不能拥有私人物品,家中所有杂货都要充公,哪怕是粮食。
他们的粮食、房屋、衣物、农具等都被征用,每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由于台湾当局试图对金门区居民进行思想控制,金门区的一切娱乐活动都被禁止,娱乐产品全部没收,一经发现,立即销毁。
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金门区居民一直过着压抑、痛苦的生活,金门区的人难以逃出台湾,即便是学习也只能选择台湾当地,可选择性大大降低。
难道他们不愿来到回到大陆学习吗?当然愿意,不过受政治因素影响,他们只能被束缚在台湾这一方小天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两岸关系有所缓和,随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金门的前线角色发生改变。两岸在政治关系上向好发展,民间交流越发频繁。
金门摘下“战地”的帽子后,它的贸易特殊性又一次展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与金门相望的厦门成为经济特区,厦门与金门开始贸易往来。
在成为经济特区后,厦门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金门区的居民又开始出海经商,大批居民前往厦门寻找商机。最终成为了两岸贸易的一个小热点,两岸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一时期,不少台湾人回到大陆省亲、结婚等,两岸关系没有之前那样水火不容。随着金门贸易的开放,金门区的居民提出要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不愿在成为“政治工具”,要求台湾当局给予金门区一定的自治权。
在民间、大陆等各方压力下,台湾当局“松口”。1993年,金门区居民选出了第一位金门区县长,金门区发展踏上新征程。
但这并不能改变金门的战略位置。时至今日,金门还是台湾政坛的一个热议话题,金门地区的居民也成为了台湾政坛上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到台湾地区开始竞选领导人之时,金门地区民众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郭台铭才会选择在金门区发表和平宣言。一方面,是为得到金门区人民支持,抓住其想要回归祖国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为得到大陆支持,让大陆看到国民党坚定两岸统一的决心。
现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竞选进行得如火如荼,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排名倒数,这才出现了同属国民党的郭台铭在金门发言的场景。郭台铭尝试获得金门区人民的支持,以为这样可以扭转选票局势。
不过,无论是哪位候选人当选成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都不能改变台湾地区终将回到祖国怀抱的结局。到了那一天,金门可以回归福建省,与闽南地区合二为一,与曾经的乡人相见,仔细看看与台湾地区完全不同的大陆风景。
金门回归大陆后,它的贸易发展会乘风而上。国家早已注意到金门的特殊位置,无论是发展贸易,还是发展军事,金门都是一个不二选择之地。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金门或许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区?可能会再现元明清时期的海贸盛世?金门居民无需再受台湾地区限制,可以自由往返两地。
所以,金门始终都不应该是台湾地区的金门县,而应是福建省的一个县市。金门人更不应是台湾人,而是福建人,金门的回归之日也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