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纳粹德国二战究竟有没有装备过大口径机枪?1935年3月16日:纳粹德国宣布实行征兵制,扩充国防军至50万人,从而破坏《凡尔赛条约》规定的10万人数限制。
纳粹德国究竟有没有装备过大口径机枪?
装备过,但数量很少,不是德军的主力装备。
在二战期间,美国、英国、苏联甚至法国都大量装备10毫米以上口径机枪。
最有名气的就是美军的勃朗宁M2HB机枪和苏军的德什卡机枪,都是12.7毫米口径。
看过《第一滴血4》的朋友,都记得年老的兰博使用车载的12.7毫米重机枪,横扫缅甸政府军的场面。
由于射程远,火力猛,缅甸政府军士兵被打得七零八落,难以还击。
无论是美军还是苏军的12.7毫米机枪,主要装备目的都是防空,而不是兰博这样对地火力压制。
二战爆发前,美国陆军对大口径机枪根本不感兴趣,反而是美国海军大量购买,目的仅仅是装在军舰上防空。
当年海军防空武器还比较落后,以美军田纳西号战列舰为例,属于二战爆发前的美军主力战列舰,仅有8门76毫米高炮。
这种火炮主要是打中远距离目标,近距离防空完全依靠12.7毫米高射机枪。
为什么美国海军不使用7.62毫米高射机枪呢?在于射程和射高原因。
美国海军研究过,哪怕对于当时的慢速鱼雷机来说,高射机枪必须保持至少五六百米的有效射高,保证飞机无法准确投掷鱼雷。
7.62毫米高射机枪的射高很有限,实战中往往只能达到三四百米。
即便是慢速鱼雷机,每秒钟也可以飞出几十米。三四百米这点射高根本就是无用的,无法起到拦阻效果。。
而12.7毫米机枪将有效射高提高了几百米,比7.62毫米机枪厉害得多,成为主要的最近层防空火力。
更重要的是,12.7毫米机枪有着相当完美的弹道,在有效射程内弹道相当平直,命中率很高。
相反,比如零式战斗机的20毫米机关炮,虽然威力较大,但在150米外炮弹就会急剧下坠,被称为小便炮。这种弹道想要击中敌人的飞机,是很困难的,只能在很近距离开火。
而美国空军战机装备12.7毫米机枪,直到50年代末期装备喷气式的F-104战斗机为止。
在二战期间,各国装备12.7毫米机枪主要是用于防空。
这两种机枪的共同特点是沉重,苏联“德什卡”机枪战斗全重达140公斤,加装防盾就高达160公斤,其中枪身就有34公斤,枪架97公斤。
如此沉重的机枪,人力是无法携带的,只能放在固定阵地或者安装在各种车辆上。
美军的M2HB机枪也重达60公斤,同样无法依靠人力携带,利用各种车辆包括吉普车来运输。
就像德国88毫米高炮,在实战中发现是优秀的反坦克炮一样。
美苏等国很快发现,大口径机枪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火力压制,尤其是对付敌人的机枪。
以苏军为例,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军逐步将防空排的7.62毫米高射机枪,换成12.7毫米高射机枪。
战争刚刚爆发时,苏军并不重视防空,一个步兵师往往只有几个防空排,每个排装备3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战争开始,红军失去制空权被德军狂轰滥炸后,原则上每个步兵团都会下辖1个防空连,其中有2个排装备6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由于苏军的高射机枪并不多,都作为类似于反坦克炮、大口径迫击炮一样的团属武器使用,只是用于防空。
美军就有所区别,营一级就装备3挺12.7毫米机枪,而不是装备在团一级。
本来美军也是用12.7毫米机枪防空的,但因为敌人难以掌握制空权,最终阴差阳错的大多用于对地压制射击。
美军营长往往会将12.7毫米机枪根据需要装备到连,有的连1挺到2挺。
实际上,美军步兵营装备21挺7.62毫米M1919中型机枪,还有36支7.62毫米BAR轻机枪,机枪火力已经足够强大了,12.7毫米只是用来增强火力。
大家要知道,这些重机枪的重量实在太大,只能用车辆运输,放在固定阵地上进行火力支援。
他们难以跟随步兵移动,战术作用非常有限。
美军每个营的12.7毫米机枪,平时都是用吉普车或者卡车进行运输。在最前线的时候则由专门的重机枪班负责携带和搬运,一个班有6到9人之多。
如果没有吉普车的话,美军是无法长距离携带12.7毫米机枪的,毕竟太重了。
美军一般不会直接在吉普车上使用重机枪,因为比较容易被敌人狙击手干掉。
另外就是坦克上面安装的高射机枪,平射进行火力压制,协助步兵前进。
德军就有所不同。
由于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本来德军不允许研究重机枪。
MG34这种通用机枪,也是规避条约才搞出来的。
传统的重机枪是安装三脚架采用水冷结构,当年认为符合这个标准才是重机枪。
于是M34和MG42机枪就另辟蹊径,采用气冷式设计,可以迅速更换枪管以弥补同水冷式机枪的差距,可以装两脚架也可以装三脚架。安装两脚架就是轻机枪,安装三脚架就是重机枪。
盟国对通用机枪没有限制,德国才可以公开研究和装备。
MG34也好MG42也罢,都是7.92毫米口径。
德国突破凡尔赛条约约束后,建军起步较迟,但研发大口径机枪还是没有问题的。
德国人也制造了MG131等几种大口径机枪,并没有普遍装备陆军部队。
为什么会这样?
还是德军的战术不重视大口径机枪。
上面也说了,美苏装备12.7毫米机枪主要是用于防空,但德军装备大量Flak30/38式20毫米机关炮。二战中,该炮一共生产了14万门,绝对可以满足防空需要。
有意思的是,战争中后期,美国海军也全面淘汰12.7毫米机枪,换装了20毫米厄利空机关炮,因为机枪防空效果实在太差了。
德国步兵营下辖一个机枪连,多有1个排装备2门20毫米Flak38型高射炮,防空效果不错。
至于平射方面,美军、苏军使用7.62毫米机枪进行压制就足够了,12.7毫米主要用于增强火力,压制敌人机枪罢了,并不常用。
而德军的7.92毫米机枪性能优秀,无MG34还是MG42都是好枪,足以完成战术任务。
偶尔遇到敌人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德军有大量的武器可以对付,比如轻型迫击炮、枪榴弹都是基层步兵常见的武器。有必要时,德军也可以使用更强悍的20毫米机关炮压制。
20毫米机关炮平射威力也是很吓人的,除了有2200米的有效射程以外,还具有反装甲能力,可以在300米的距离上击穿49毫米厚的装甲。
抗战的中国装备一批各国进口的20毫米防空机关炮,很多时候就用于平射反坦克,击毁了不少薄皮大馅的日军坦克、装甲车。
对于20毫米机关炮,大家最直观的了解,恐怕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杀得美国大兵落花流水的那门火炮了。
这门炮打倒了1个班的美军,如果不是身处巷战,它还会更厉害。
战争中任何一种能够大量装备的武器,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