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唐朝时期,曾经涌现出过非常多的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给后世之人留下了很多著名诗篇,为唐朝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就拿诗人王之涣来讲,虽然现在他生前所做的诗仅存六首,可我们后世之人照样能够感受到他的才气有多高来。尤其是他生前所做的那首《凉州词》,简直堪称经典。
不过,不太懂诗的人,可能对该诗中的最后两句,也就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到难以理解。这倒不是因为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有多难理解,而是指他们搞不懂诗人到底想借由这两句诗表达什么样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做一番介绍。
在给大家介绍诗人到底想借由这两句诗表达什么样的意思之前,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诗的字面意思。首先,诗句中的“羌笛”是指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的古羌族人喜欢用的一种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的意思是何必;“杨柳”一词可并非单纯指杨树和柳树,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它主要是用来代表离别之意。
其次,将这两句诗的意思串联起来的话,那就成了:何必非要用羌笛吹出杨柳曲,去埋怨春风迟迟不来呢?要知道本来春风就吹不到玉门关!
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其实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才能搞清楚作者想要借由诗句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意思来。而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尤为重要。王之涣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他因被人诬陷而辞官赋闲在家期间。可想而知,他当时的内心是有多愤懑和憋屈。
好在他这个人确实有才,所以才能经常跟着友人写诗取乐度日。这首诗就是他在与友人饮酒行乐期间打赌写出来的,而且还被在场的最为漂亮的一个伶人选中唱了出来。
首先,这句诗要表达讽刺之意。这首诗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出塞》。而一提及这个名字,大家就应该立即明白一件事,即这首诗属于一首边塞诗。在该诗的前两句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后突然转折,感情颇含悲凉之意。
结合当时唐朝正处于盛唐时期的背景来看,不难看出诗人这是想表达一种讽刺之意。借由春风不来玉门关,来讽刺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只顾自己行乐,而丝毫不关心一下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死活和需求。
其次,这句诗要表达安慰之意。诗人在此俨然已经化身为一名边塞的守将,默默戍边的同时,只能将内心的不满转换成一种自我安慰。告诉自己别想太多了,统治阶层不管自己又能如何,自己不但不能反抗,而且还得继续这样好好戍守着边关。
因为他们的亲人也生活在大唐,守护好大唐的边关,才能守护好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国家。若结合诗人的遭遇,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是在安慰自己,不要因为被冤枉就自暴自弃。反正安于现状,对于当时的他而言,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更何况即便他不惜以辞官的方式来自证清白,统治阶层不是也照样对他不管不顾吗?既然如此,还不如就这样好好待着呢!
最后,这句诗要表达埋怨之意。前面我们介绍过,诗人所写的这两句诗有自我安慰的意思。但若设身处地站在诗人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不能发现,其实无论他再怎么安慰自己,心里也肯定会感到不舒服的。
毕竟明明他没有犯错,好好当着自己的官,又非常有才华,人生抱负都还没有得以施展,就因被冤而落得个辞官回家的悲惨下场。甚至于这样的事情在诗人身上发生后,统治阶层都没认真过问过一下,简直让诗人感到寒心。由此可见,此诗句明显还有埋怨之意。
认真理解了这两句诗要表达的意思后,想必大家也都能看出来一件事,即这首诗最具灵魂的一个字就是“怨”。它既有埋怨之意,又颇含无奈和自我安慰之意,实在是神来之笔。
当然了,之所以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跟结合全诗的意思来理解和分析这个字的赏析做法也有比较大的关系。由此可见,阅读古诗的时候,我们若想搞清楚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提前做的工作还真不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