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是基督教国家最神圣的地区之一,是伟大的历史和令人敬畏的精神见证。在这个小小的国家内聚集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和建筑杰作。城的中心是圣彼得大教堂,具有双柱廊,前面为一圆形广场,与宫殿和花园毗邻。这座大教堂建在使徒圣彼得(St Peter)的陵墓上,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是天才的勃拉曼特(Bramante)、拉斐尔(Raphael)、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贝尔尼尼(Bernini)和马代尔纳(Maderna)的共同成果。1984年,梵蒂冈城(Vatican City)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的宗教国家,在罗马旧城台伯河的西岸,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是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它见证了2000千年的历史。使徒圣彼得(Saint Peter)陵墓是罗马教皇的第一座陵墓,因此是主要的朝圣中心,梵蒂冈与基督教历史有着直接而明显的联系。此外,梵蒂冈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理想和典范,它对16世纪以来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1929年2月11日《拉特兰条约》定义的独立国家,梵蒂冈占地44公顷的区域,见证了这座城市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的独特连续性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自四世纪圣彼得大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建立以来的基督教中心(Centre of Christianity),在后来的教皇永久席位中,梵蒂冈同时也是天主教徒的至高无上的圣城。
公元765年,法兰克国王丕平(Pepin)把罗马城及周边地区赠给了罗马教皇斯提芬二世(Pope Stephen II),此后的教皇势力日益扩张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罗马逐渐成了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1870年,意大利全国统一,王国收复了教皇的领地,剥夺了教皇的权力,逼教皇退居到梵蒂冈,而教皇则对意大利国王不予承认,也不承认教皇国的灭亡。直到1929年双方签订了《拉特兰条约》,圈定了现在梵蒂冈的国界,矛盾才得以和解,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梵蒂冈城国。梵蒂冈是一个主权国家,是全世界天主教徒向往的地方。梵蒂冈的艺术杰作,主要集中在梵蒂冈博物馆、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
梵蒂冈博物馆(Musei Vaticani):从18世纪中期开始,教皇们的努力也集中在扩大私人收藏,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上。学者和鉴赏家可以进入的公共博物馆标志着梵蒂冈博物馆的起源,代表了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博物馆里展出历代教皇收藏的艺术品,地上铺满彩色大理石和马赛克镶嵌图案,无数绘画、地毯、地图、花瓶和雕塑令人目不暇接。梵蒂冈博物馆除了教皇厅和教皇的房间,其他的房间包括博物馆(埃及博物馆、伊特利坎博物馆、庇护基督博物馆、格里高利世俗博物馆、基亚拉蒙蒂博物馆、庇护-克莱门蒂诺博物馆)、美术馆、绘画馆、图书馆、拉斐尔厅、坎代拉勃利陈列室、西斯庭礼拜堂、皮尼亚庭院等。收藏品以历代教皇的收藏品为主,包括古代希腊的艺术品等,全部是各个时代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1475年,西克斯图斯四世(Sixtus IV)建立了梵蒂冈图书馆,这是欧洲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数百年来,手稿和书籍、版画、绘画、钱币和装饰艺术的藏品不断增加,使其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宝库。
从18世纪中叶开始,教皇的努力还着眼于扩大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私人古董收藏。19世纪和20世纪新增的各种藏品。
图书馆(Stanza della Segnatura)是教皇尤利斯乌斯二世(Pope Julius II)的图书馆或书房,收藏有拉斐尔的作品《圣礼的辩论》和《雅典学院》。彼奥·克莱门提诺博物馆(Museo Pio Clementino)有许多精美的希腊的大理石雕刻。绘画馆(Pinacoteca)这里按年代顺序展出的有从拜占廷时代到现代的以宗教绘画为主的作品。西斯庭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是主教的祈祷室,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举行教皇选举会议的地方。这里收藏有米开朗基罗的巨幅绘画作品《最后的审判》。
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能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举行盛大宗教活动的地方,是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的杰作,在1656年至1667年之间建成。这座椭圆形的巴洛克式广场位于圣彼得大教堂的正前方,是“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 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宏伟。广场以及两旁的柱廊由着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Bernini)在1656年设计,用了11年时间建成。石柱柱顶的大理石像则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
广场上排列着许多柱廊,柱廊共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形成气势恢宏的石柱长廊,柱廊顶部有140个圣人的雕像。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耸云霄的埃及方尖碑。广场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
广场两侧有两座造型讲究的喷泉,相传也是名家作品。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细流外溢,潺潺有声。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圣彼得广场上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华丽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天主教的中心,建于基督门徒圣彼得的墓地上。圣彼得教堂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教皇朱利奥二世(Pope Giulio II)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
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多纳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卡洛·马代尔诺Carlo Maderno)、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等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 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这座闻名于世的大教堂有许多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其中包括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圣母怜子》(Pietà)。教堂还设有45座祭坛(altars),包括贝尔尼尼(Bernini)的教皇祭坛(papal altar)和圣彼得的宝座(Throne of St. Peter)。
圣彼得大教堂大厅上的中央大圆顶十分别致,它为米开朗琪罗晚年的建筑杰作,直到他去世后26年才由其他建筑家继续完成。大圆屋顶周长71米,直径42.34米。抬头仰望,圆顶的内壁上有色泽艳丽的镶嵌画和玻璃窗,观赏的游人仿佛独立在天穹之下。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圣彼得大教堂和罗马全景,人们都说,这里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梵蒂冈墓窟位于大教堂下方,是众多教皇的陵墓。
梵蒂冈是一个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艺术创作,它代表了一个独特的空间造型杰作,融合了人类最著名的创作。梵蒂冈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理想和典范的宗教和宫殿范例。梵蒂冈作为朝圣中心所在地,与基督教历史有着直接的联系。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参考文献
孙克勤,200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2008,世界遗产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孙克勤,孙博,2020,世界遗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