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前线客户端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梁国开国皇帝,生于464年,卒于549年。他在位48年,前半生励精图治,奠定强大国力基础,后半生却听信谗言,导致社会矛盾突出。548年,侯景发动叛乱攻入梁都建康,次年攻破皇宫,梁武帝遭囚,不久饿死于台城。在读唐代李延寿的《南史》时,毛泽东对梁武帝多有评价。
《南史·曹景宗传》记载:506年,徐州刺史昌义之被魏围困,梁武帝派曹景宗前去解围,要求他和豫州刺史韦睿会合后再行动。曹景宗贪功,率兵独自冒进,损失惨重。梁武帝得知后,指出曹景宗用兵上的失误,说如果他听从命令,“待众军同行,始可大捷矣”。
毛泽东读到此处时,非常欣赏梁武帝的军事战略眼光,写下批语“此时梁武,犹知军机”。然而,毛泽东对晚年不听忠言、独断专行的梁武帝也提出了批评意见。
晚年的梁武帝任用奸佞之徒当政,天下甚苦。负责规谏皇帝得失的散骑常侍贺琛上书谏言,梁武帝看后却痛斥他,还辩解道,自己废寝忘食地处理政务,多年不近女色,不饮酒、不好淫奢之物,这些还不足以说明自己的以身作则吗?他还讽刺说,如今当官的人都通过向皇帝奏事以求进取,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否则,不让他们这样做,不就成了“专听生奸,独任成乱”吗?
毛泽东看后写下三条批语:“此等语,与孙权诘陆逊语同。”“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致灭亡,不亦宜乎。”“‘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丞相。226年,他上书国君孙权,劝其广施德政,缓刑减赋。孙权不听,也是一一反驳。毛泽东认为梁武帝此举与孙权如出一辙。作为皇帝,梁武帝勤于政事、艰苦朴素的品质值得颂扬,但不听忠言,以致亲小人远贤臣,最后导致灭亡,着实是“专听生奸,独任成乱”的典型教材。
在《南史·梁本纪》中,李延寿谈到:“(梁武帝)始用汤、武之师,终济唐、虞之业”“制造礼乐,敦崇儒雅”。随后,他笔锋一转说,梁武帝后来“留心俎豆,忘情干戚,溺于释教,弛于刑典”,错误接受北魏侯景的降服,引狼入室,导致辱死于叛臣之囚室,“可为深痛,可为至戒者乎!”读到这里,毛泽东写下批语:“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筹笔驿》,意为时势顺利时,仿佛天地都齐心助你,时运不济时,纵是诸葛亮这样的英雄也无力扭转局势。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国家兴衰究竟取决于何种因素?可以说,罗隐将其片面地归结于“时”和“运”。其实,想成事既要把握“时”“运”,也要善于借助“人力”,有时“人力”的因素更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时”和“运”。比如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毛泽东能够及时根据国内外的形势调整策略,这就是对“时”和“运”的正确把握。同时,还要充分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目标。毛泽东的这句批语,也为后人留下对创业和守业的反思。
作者:曾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书稿和研究档案管理处副处长
编辑:林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