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
生活里,“费事”二字,总会不时听到。“真不想费事”“需要费这么多事”……其语一出,往往伴着脑袋一摇,眉头一紧,心中嘀咕几句,面露为难之色。
“费事”释义多种。但概括起来,就是麻烦、费周折。做事总要花时间和体力,但觉得费事,多半是感到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出差归来,要清理衣物,件件手洗,实在费事。洗衣机一键设定,功能多样,省时省力还洁净彻底。购买火车票,以前要到车站,辛苦奔忙不说,还要排长队。如今购票软件打开,余票多少,车次信息一目了然,一键下单,省时高效。智能家电推广、网上购物风行、在线选座普及……科技的发展,服务的优化,让我们的生活愈发方便快捷。某种意义上看,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越来越省事的历程。
然而,有的时候,所谓不愿费事,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体重上升,身材肥胖,深知应该减重。可转念一想,要跑步,要健身,要挥汗如雨,要注意饮食,坚持下去不易,太费事了,索性放弃,照常如昨。大学读书,想要考证,获得一技之长。可一看专业书籍众多,学习压力巨大,想要考过不易,实在费事,还是算了,立时心生退意。这些时候,与其说怕费事,不如说是怕用功、怕付出,都是懒惰和消极的托词。这样的怕费事,本质上是不想做事。
更重要的,是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去“费事”、要“费事”,否则就在投机取巧,破坏规则,危害不小。想过马路,要步行一段过天桥。不愿“费事”,横穿车道翻栏杆,看似方便自己,却在破坏交通规则,制造巨大安全隐患;毕业论文难写,不想“费事”,找人代笔,抄袭粘贴,看似省事,却在破坏学术公平,污染学风正气,也难让自己真正学有所成。借怕费事之名,行做错事之实,都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
所以“费事”虽然时常听到,但真正有多少是真的费事,还是值得反思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费事虽然时常意味着麻烦、耗时耗力,但在生活中,也会看到有一些人,愿意去费事,甚至主动去费事。
比如我的一位好友。他有个习惯,出差一地,总要买些礼物带回家,次次不落。细看他买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宝贝,多是点心零食,小件摆饰。大家常调侃他“老派”,如今网购发达,下单快递,省时快捷;次次亲力带回,费事不说,价格也未必划算。可他总说一句习惯了,也不多做回应。直到有一次,我刨根问他缘由,他才说了心里话——我很享受家人看到我带回礼物时那惊喜的表情。他们知道,无论我去哪,心里始终想着他们。
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忽然意识到,很多我们看似费事甚至不理解的举动,往往蕴含着别人更珍视的东西。
我曾遇到的一位电器销售员。那次我买完电器,因时间匆忙,忘记打印发票。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销售员来到我家,亲自把发票送过来。我说完全可以快递寄过来,不必费事跑一趟。她告诉我,快递虽方便,但亲自送过来,她才放心。这句话,让我感动许久。
我曾见过一位驻村扶贫干部。那天,他有事要联系一户村民。本来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但他却执意走一段路,到村民家去说。我问他何必这么费事?他说电话虽然省事,却只能就事说事。到村民家里看看,不仅把事说了,还能坐下聊聊,万一他有什么别的困难,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帮上忙。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还见过很多。我相信,他们并非不知道网购更划算、快递更省事、电话更方便,但是他们愿意费力背回、亲自登门、多跑几里,只因他们有着更珍视的东西——责任与情意。因为看重这些,他们觉得这些用心的付出就不是费事,而是情之所至,理所应当。
说到底,“费事”二字,关键看所费何事。若是无用之功,耗费一点都为费事;若是心中看重,或许费事还成了乐意的事,甚至更加用心。可见,“费事”二字,看似简单,所含之意,并不简单!
本版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4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