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来凤3月16日电 题:土家油茶汤:蕴山水美味解万般乡愁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对于土家族人来说,一碗浓浓乡愁味的油茶汤下肚,便从身暖到心。
资料图为1月30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一锅以粗茶、猪油、旺火熬制而成的油茶汤。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摄
在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5组的一栋老木屋里,74岁的土家族老人彭大丙在土火坑里架起“三脚”,放上铁锅,添柴入灶,开始制作油茶汤,招待来客。
只见他往锅中倾入猪油,油热以后倒入粗茶。茶叶下锅,瞬间舒展叶片,伴随着“刺啦刺啦”的声音,释放出浓浓的焦香。
资料图为1月30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74岁的土家族老人彭大丙在炒制油茶汤所需的米花。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摄
“油茶油茶,就是要油多,还要掌握好火候,火小了茶叶炸不熟,火大了就炸煳了。”彭大丙一边翻炒一边说,满屋茶香四溢。
随后,彭大丙往锅中倒入清水,加入盐和蒜苗,待水烧开后舀汤入碗,再将米花、豆腐干等“炒货”一一放入土陶碗内。
资料图为1月30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74岁的土家族老人彭大丙和妻子一起制作油茶汤。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摄
“莫慌莫慌,小心烫嘴巴皮子,慢点喝。”彭大丙说,刚出锅的油茶汤很烫,但是热气被猪油盖住了,看不出来,猛然喝,轻则烫破嘴皮,重则灼伤舌头。土家族谚语曰:“猪油汤不冒气,烫死傻女婿。”
客人跟着主人学,端起碗,捧在手里,将油层吹开,转着圈轻呷细喝。茶叶之香、米花之鲜、蒜苗之嫩……一碗汤,多种滋味,尽在口中。
资料图为1月30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74岁的土家族老人彭大丙以油茶汤招待来客。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摄
油茶汤是土家族人钟爱的传统风味食品。清同治《咸丰县志》记载:“油茶:腐干切颗,细茗,阴米各用膏煎、水煮、燥湿得宜,人或以之享客,或以自奉,间有日不再食,则昏愦者。”清同治《来凤县志》也有类似记载: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豆腐、芝麻、绿蕉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名曰油茶。
在百福司镇,油茶汤既是饮料,又是佐餐的汤类,家家会打,人人爱喝。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
简单的食材,朴素的做法,让人一下子就触摸到了土家族人简单生活的本质。
百福司镇地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南端,是一脚踏三省之地。土家族人住在吊脚楼里,吃大块肉,饮大碗酒,煮鼎罐饭,喝油茶汤,唱山民歌,讲土家语。放下农具的他们,会跳起古朴粗犷的摆手舞,释放心中的喜悦,表达对这片山水无尽的热爱。
“家乡的味道始终是最深刻的记忆,我们土家族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着家乡的油茶汤。”舍米湖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永洲说,对于土家族人来说,油茶汤是佳肴,更是家肴。
千百年过去了,油茶汤没有被五花八门的美酒、饮料所替代,而是一代代传承下来。土家族人把乡情全部投射在油茶汤里,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化为舌尖上的万般乡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