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一词,一般是对男性年长有学问的人或教书老师称呼为“先生”。
其实,“先生”并非男性的专属,女性同样也可以称呼为先生,主要是对德高望重的妇女,有突出贡献的妇女的尊称。
比如,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就被尊称为宋先生,连毛主席、周总理都亲切地称呼她,无论是在书信中亦或面对面交流,对宋庆龄非常敬重。
1893年1月出生于上海的宋庆龄,在“宋氏三姐妹”中排行老二,所在的宋氏家族在民国时期是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家族”之一,财力雄厚。
在宋庆龄小时候,父亲宋嘉树把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挚友孙中山开展革命,是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大学毕业后,宋庆龄怀着对革命的热情来到孙中山身边,成为他的秘书,最终于1915年结为革命伴侣。
宋庆龄长期跟随在孙中山身边,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的影响和熏陶,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受到国共两党的衷心爱戴。
在孙中山被称呼为国父时,宋庆龄也被后人尊为中国国母。宋庆龄的一生都在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奔走,她以坚强意志和柔弱之躯继承中山先生遗志。
每当革命到了关键节点,宋庆龄都会震撼发声,积极作为,毫不犹豫地站在中国人民一边、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起“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宋庆龄主动站出来对他们进行公开谴责。
1937年抗战爆发后,针对有人产生“恐日”情绪,宋庆龄写下了《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一文,为国人加油打气。此后奔走世界各地,介绍像斯诺、白求恩、柯棣华等人到革命根据地支援中国人民抗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主张,坚决反对内战。即使内战爆发后,宋庆龄积极跟国际友人、外国朋友、援华团体联系,给予解放区大量物资援助。
宋庆龄见证了中国革命全过程,毕生都在为中国革命事业操劳,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
1949年建国前夕,宋庆龄默默地回到上海居住。但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力邀宋庆龄能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以及开国大典。
即使在2月20日、6月25日,宋庆龄两次婉拒毛主席、周总理的函邀,但毛主席仍不灰心,坚持邀请宋庆龄与会,因为宋庆龄的威望和地位实在太高了,新中国不能没有她。
毛主席、周总理甚至请邓颖超亲自前往上海劝说宋庆龄,最终宋庆龄被诚意打动,于8月28日乘火车从上海来到了北京前门火车站。
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蔡畅等50余人亲自前往车站迎接,欢迎规格非常高,这是毛主席平生唯一一次亲自到火车站迎接贵人。
宋庆龄的北上,她以“国母”的影响力聚拢了一批彷徨者的人心,最后其成为开国大典上的第四号人物。
因此,以宋庆龄的威望和对新中国的贡献,被毛主席尊称为先生,毫不为过。
所以从建国的那一刻起,国家就为宋庆龄安排了重要职务,担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属于少有的非共产党籍副国级干部。
由于宋庆龄与毛主席是同岁,仅仅大毛主席11个月,但毛主席等人对宋庆龄的关心和体贴依然如故,成为革命挚友。
毛主席有什么问题都会随时向宋庆龄请教、一起交流。
可惜时光不饶人,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先于宋庆龄而去,83岁的宋庆龄带病回到北京,担任毛主席治丧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一系列的悼念毛泽东的活动,当时毛主席的悼念活动持续多日。
在9月11日,宋庆龄到人民大会堂吊唁毛主席,并为毛主席守灵。
9月17日,吊唁仪式结束后,宋庆龄不顾年迈,再次为毛主席守灵。
本来宋庆龄自己身体也不好,却仍然两次为毛主席守灵,可见宋庆龄对毛主席的深厚革命情谊。
5年后的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也与世长辞,在她去世的前13天,国家亲自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宋庆龄由此成为我国唯一一位女性国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