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果,在广东又叫油柑子。
原本是一个小野果,在以前的水果市场上没有那么火。
过去两年,由于各类油柑饮品受到了追捧,余甘果也被热炒起来,一时间名声大噪,价格也水涨船高,“离谱”地翻了5-10倍。
拿去年来说,广东产的余甘果收购价格已经涨到了6-7元/斤,有些特别好的品种,收购价格已经突破了10元/斤。而去年广东余甘果的零售价格更加让人“望而生畏”,一斤余甘果居然卖到了20-40元/斤。
但今年,广东余甘果上市后,不少广东余甘果种植户原本还做着价格上的“美梦”,以为至少能卖上4-6元/斤的收购价格,可谁知随之而来的不是价格上的美梦,而是价格上的噩梦。
刚刚上市,广东余甘果的行情就如同遭遇了“雷击”一般,瞬间来了一个大变脸。从去年的7元/斤一下子跌了下去,情形简直如同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今年的余甘果价格别说7元一斤了,有些品质差点儿的余甘果连7毛一斤都卖不上,品质好点儿的余甘果也就只能卖1元多一斤了。
余甘果的风味是吃起来“先苦后甜”,是一个“苦尽甘来”的水果,初吃的时候发苦,再吃才能回味出甜。
余甘果“苦尽甘来”,但余甘果的价格和种植户们却是“甘尽苦来”。
去年那么“甘”的行情,今年突然这么“苦”,让不少人大呼“离谱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有余甘果种植户自嘲,今年的余甘果哪里还有“余甘”,已经变成“余苦果”了。
余甘果为什么会变成余苦果呢
余甘果不仅仅在广东有,在广西、海南等地区也有。广东的余甘果产量占了全国的30%,年产量大约10万吨。
但由于过去两年余甘果的价格被“疯狂炒作”后,余甘果顿时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摇钱树”,大家一哄而上,都跟风种植起了余甘果,余甘果的产量也瞬间暴增。
余甘果种植没有多高的技术门槛,在广西、广东、海南只要买了苗子,就都能很容易种植成功。广东有不少人一下子直接扩种了几十亩余甘果,把余甘果当成了果园里的主栽水果。
跟风种植的余甘果种植户自然知道余甘果产量大涨后,价格肯定有回落。但更多人想得是,哪怕余甘果的收购价格“腰斩”,卖3元一斤,再差一点,卖2元多一斤,才可能有得赚。
谁知余甘果能这么不按套路出牌,价格直接来了一个“探底”,一下子跌得这么猛,这么低。
要是在余甘果没有在炒作前,余甘果的价格跌到1元/斤,可能也不会亏太多。
可惜,在余甘果被炒火后,余甘果的苗木也被很多人疯抢,苗木价格也翻了几乎10倍。
也就是说,很多后来跟风种植的余甘果都有高额的苗木成本,以今年余甘果的这个行情,想要收回成本很难了,只能寄希望“先苦后甜”了。
跟风种植是种植水果上的一个习惯,我们也不好对这个妄加指责,要怪就只能怪余甘果这个水果“太好种”了。
要换成其它水果的跟风种植,大多数都得3-5年才会烂市。
因为不少水果有技术门槛和坐果周期限制。像阳光玫瑰葡萄,从爆火到彻底价格崩盘,也用了近5年的时间。
而且,都是一点点往下跌的,像余甘果这么一下子直接跌到底的,的确少见。
不过,从价格下跌的速度来看,跟风种植或许仅仅是余甘果价格大跌的一个“浅层次”的原因。
去年,余甘果的收购价格和零售价格被炒作得过于高了。
余甘果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各类余甘果饮品制作的原材料,一般水果作为原材料是很难卖上太高的价格的,比如用来做罐头的黄桃,一直以来也就几毛钱一斤。如果没有减产因素,价格很难涨上去。
余甘果居然以6-7元的收购价格进行收购,这的确是有些虚高了。
去年,6-7月很多地方的余甘果就被收购商抢着收购干净了,产生了“抢货行情”,这在市场中是不够理性的,肯定不可持续。
而作为鲜食的余甘果,它的零售价格居然卖到了20-40元/斤,这么高的一个价格都要赶上进口车厘子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注定不能吃太多,也就偶尔尝一下而已。
与其说今年的余甘果价格崩塌,不如说过去两年余甘果的价格过于虚高,如今恰恰是正在回归一个正常的价格,当然回归正常价格时往往会矫枉过正。
余甘果,这两年火起来的原因主要是在网上的爆火,还有不少人说吃它有利于拉肚子。
除了广东、广西等一些余甘果原产区的人有吃余甘果的习惯,其它吃余甘果的消费者大多数都是抱着“好奇”、“好玩”的心态去试试。
但当吃过第一次后,这类消费心态就没有了,只有一小部分复购。
各类余甘果饮品也是如此。
一个新饮品推出后,往往是前两年大卖,后边大多数就开始逐渐得再次更换口味、推出新品了。往年的热款饮品会随着时间逐渐“低调”下去,这是茶饮公司的一个商业经营模式。余甘果茶饮的消费量并不会随着它的产量上涨而上涨,反而可能会在一阵风之后,逐渐回归平淡。
今年余甘果刚刚开始上市的时候,再以去年的价格在市场上卖,可以显而易见的发现余甘果根本难以有销量。以前经常吃余甘果的消费者看到这个价格的余甘果,肯定心里有抵触,一个以前看不上眼的小野果,居然卖这么贵?那我不买了。而去年猎奇的消费者,今年看到二三十一斤的余甘果,很少有“土豪”还会支付这么高的“猎奇费”。
余甘果的价格在“狂炒之后”,逐渐平静下来,那么还可能有第二春吗?
个人认为,再有去年那样的价格不太可能了,这几年估计余甘果的价格最终会在一个大于种植成本的水平线上下进行浮动。
这也得看余甘果的产品开发情况,毕竟鲜食余甘果的消费范围还是太窄,不如饮品等产品的开发。
如果能有大的一款饮品,持久的采购余甘果,那么余甘果还可以保持一定的种植利润。
至于价格“猛涨”,那概率太低了。
原材料水果除非遭遇意外大减产,否则只能走“薄利多销”的路线,很难有过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