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舞钢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自古即为冶铁重地。近年来,舞钢市紧紧围绕“奋力建设富美舞钢,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平顶山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补短板、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依托于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北国小江南”的自然风光,逐步形成了钢铁、纺织、旅游三大产业集群,构建了“一黑一白一绿”的特色产业格局。本次舞钢调研之行,环球网县域经济调研组对舞钢市的工矿企业、精纺加工产业园及文旅康养小镇等地进行了系列考察。
“一黑”:势头正猛 钢铁旅游蓄势待发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舞钢市依铁而立、因钢而兴。20世纪70年代,依托于矿产资源丰厚的区位优势,加之三线建设的时代需求,舞钢成为国内建设特宽特厚钢板生产厂的首选地,一座以钢铁企业命名的新兴工业城市横空出世。
自立市以来,舞钢市精心打造全国知名特钢及特种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了“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复合材料→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并涌现出一批以舞阳钢铁公司、安钢舞阳矿业公司、中加钢铁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钢铁钢铁产业集群已成为河南省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截至2021年,全市铁矿石成品矿产量233.8万吨、生铁产量271.6万吨、粗钢产量319.6万吨、钢材产量250.4万吨,完成产值363.7亿元。其中,舞阳钢铁公司所产商品被大量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和国防军工领域,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载人航天、军工装甲、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等领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钢铁产业势头正猛,工业旅游亦蓄势待发。沿着钢城路一侧驶入安钢集团舞阳矿业公司生产基地,一路西行,穿过天鹅湖、矿石博览园、铁山花海等景点,一处高约10米的观景台映入眼帘。素有“中原第一坑”之称的铁古矿坑便位于此地。向下望去,纵深128米的矿坑尽收眼底,蔚为壮观。
自古以来,舞钢市便以生产利剑而闻名,素有“中国冶铁文化之都”的美誉,钢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将工业、矿业生产进一步转化为旅游资源价值,助推传统工业城市转型,舞钢市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近年来,舞钢市极探索发展工业旅游,将工业遗迹保护开发作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串联起铁古矿坑露天矿产、舞阳矿业公司生产基地矿石博览园、竖井观光塔以及地下400米党建活动室等,打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品沉浸式工业旅游线路,实现从传统制造工业到花园生态工厂的蝶变。
“一白”:借势借力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舞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方面要推动钢铁产业“强筋骨”,另一方面则要瞄准纺织行业“修气质”。一黑一白,一重一轻,不仅要以拥有为鸟巢生产优质特钢的钢铁产业而闻名,更要以拥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民营纺织企业——云龙纺织有限公司而成为纺织服装产业的标杆。为此,舞钢市紧紧围绕“全国紧密纺生产基地”定位,以现有紧密纺生产优势为基础,建设产业链条完整、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高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做大“一白”提质量。
走入云龙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多台全自动智能化纺织设备正在运转。据了解,该车间采用紧密纺智能化粗细络包联设备技术,融入纺织物联网,智能纺织专家系统、智能芯片追踪系统,有效降低了纺织工人劳动强度,缓解了用工难、用工贵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据相关负责人表示,云龙二期8万锭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棉纺纱锭规模将达到18万锭,年产32-60支高档紧密纺纯棉纱线2万余吨,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除此之外,为使区域棉纺产业具有更强大、更持久的发展动力,舞钢市秉持“借势发展、借势超车”发展意识,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核心,以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纽带,积极发挥平台搭建、桥梁纽带、产业孵化“三大作用”,实现校地、校企、校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2022年以来,舞钢市先后与河南工程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举行三方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借助高校在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科研优势,在校内开设与舞钢产业契合度高、关联性强的纺织专业,培育优秀人才,将高校劳动力、科研优势与舞钢市产业、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助推舞钢市精纺及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智能发展,增强发展后劲、持续拓展跃升空间。
截至目前,舞钢市有规模以上棉纺及服装生产企业9家,其中棉纱生产企业8家、服装生产企业1家,棉纺纱锭110万锭,棉纱质量一等一级频率基本保持100%,是国内紧密纺织纱线生产基地。下一步,舞钢市政府将继续围绕“一白”做好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依托中昌物流签约引进中储棉,建设集棉花储备、交割、保税及跨境电商多功能为一体的中储棉(舞钢)原棉仓储物流融合发展基地项目,为舞钢市打造百亿级精纺及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一绿”:三位一体 助力城乡旧貌换新颜
“一绿”,即文旅康养及现代农业产业。近年来,舞钢市积极围绕做强“一绿”的发展目标,探索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三位一体”发展新路子,充分挖掘原生态、原产地、原生活的山水资源、人文景观和农耕文化,打造以生态休闲、度假康养为主要特色的舞钢全域旅游品牌,实现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休闲生态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是强县富民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舞钢市坚持“走特色化路、打差异化牌”的工作思路,围绕“鸽、茶、菌、羊”四大产业,实施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白茶产业的兴起,带动周围8个村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16万元,使昔日闭塞贫穷的舞钢市庙街乡人头山村迎来“蝶变”。与此同时,该市大力发展肉鸽产业,依托于河南天成鸽业有限公司的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打造集种鸽研发、繁育推广及乳鸽、鸽蛋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鸽业单位,辐射带动周边18家企业、8家合作社,受益脱贫群众近万人,“养”出了农业致富“新天地”。
除此之外,文旅康养也是舞钢人民幸福道路的重要抓手。“青山如马怒盘旋,错认林花作锦鞯。”坐落于马鞍山北麓的楼子沟村,正是舞钢市探索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一个缩影。漫步于楼子沟村,徽派风格的白墙黛瓦错落有致,蜿蜒的运动步道串联起不同的运动场地;伴随着环绕村落的潺潺流水声,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缓缓展开。
楼子沟村的蝶变始于2010年——这一年,焦桐高速自舞钢市西侧穿过,并在楼子沟北侧修建北高速引线,为楼子沟村打开了一扇接触外界的“窗口”;2018年,舞钢市被列为河南省2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区)之一,楼子沟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9年,楼子沟村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借坡道、河湖滩涂和沟坎打造微地形,建设运动小镇。昔日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无人问津的穷山沟沟,如今已成为风景秀丽、体育运动与山水美景巧妙融合的休闲运动小镇。
发展全域旅游,是新形势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抉择,是旅游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更是建设富美舞钢、打造中原明珠的关键举措。下一步,舞钢市将继续打造山水生态、乡村休闲、文化体育、度假养生、红色革命等旅游品牌,构建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全域全业全民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