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盛夏到了,围炉冰茶火了。
人民日报客户端以《万物皆可氛围感,你会为“氛围感经济”买单吗》为题作了报道,相关话题,在央视财经发布的微博阅读量达20万+,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媒体上的点击量超过800万次。围炉冰茶工具更是以502万次的搜索指数,一度跃升淘宝热搜榜第一位。
“遇茶见知音,品茗对望”,诗意的文字配上冰甜点、水果、坚果,冰泡茶替代煮茶,以“围”会友,以“聚”话情,氛围满满。
某咨询机构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氛围怡情将是一大消费趋势,提升产品氛围力,创造出新氛围空间,成为产品升级和开辟新赛道的切入点。
那么,“氛围感”究竟有什么魔力?是怎样拉动经济的?
02
如果你还不了解什么是围炉冰茶,不妨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炎炎夏日,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大家喝茶纳凉、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欢聚半日时光……如此美好的体验,很难不让人迷恋。
其实,冰茶是由煮茶演变而来。在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中,煮茶一直有着一席之地。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的围炉煮茶就被称为茶宴。
木制的小长桌、精美的茶器、古色古香的点心架,再配上书法帘幔……引人入胜的“氛围感”,其实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近年来大热的围炉饮茶,与白居易笔下的诗意生活遥相呼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露营的快乐,与王维在山林间赏春景的悠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捕捉“须臾之物”的意境,我们很多时候称之为“氛围感”;古人诉诸不朽之文字,我们用相机定格美好的瞬间。
“我们想尝试一些新的喝茶方式,在网络上也刷到了不少‘围炉’的帖子,休息天就想和朋友来打卡、放松一下。特别有氛围感,拍照很出片。”在呼和浩特的一家茶室中,消费者小陈向“识见”说。
社交平台上,“氛围感拉满了,想一直呆下去”“环境优美,朋友都在,聊天饮茶再惬意不过”“喜欢这种温暖美好的氛围”,网友对围炉的体验感好评不断,精致的摆盘、唯美的照片也调动起了大家内心深处对氛围的喜爱。
与其说是人们找寻“氛围感”,不如说,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再次获得了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除围炉冰茶外,户外音乐节、露营等延伸出来“氛围感经济”,无一不是通过附加自然、社交、情怀等“诗意”元素,契合了“体验式”“沉浸式”“立体式”的情感需求,提供了情绪价值和内心舒适度,从而备受青睐。
03
这个夏天,一场氛围感十足的“村超”狂欢在贵州榕江上演。球场内架梯子、站房顶、爬围墙,人山人海、欢呼声雷动;球场外,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5亿。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沉浸在“村超”热烈氛围中的人妥妥成了将氛围推向高潮的人。
一时间,慕名而来的游客、球迷络绎不绝,榕江县“夜间经济”“周末经济”也随之繁荣。
据了解,5月13日开赛后的1个月左右时间里,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4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3亿元。
仅6月9日至11日,因“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的带动,榕江县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的餐饮、宾馆、超市的搜索量同比增长74%,便利店、水果店的即时零售订单量环比增长50%。
这样为“氛围感”奔赴的大场面,同样出现在千年古都,河南洛阳。
坐地铁,穿汉服免费;去王城公园赏花,穿汉服免费;游洛邑古城,穿汉服还免费,“简单妆造+服装”,出门一秒体验穿越。
“洛阳的汉服氛围太好了”“请问不穿汉服还能进洛阳吗”等话题不断成为热点,点击量突破千万次。
古城内,有的年轻人裙裾飘飘、团扇遮面穿梭于历史遗迹间;有的拍写真、品美食,感受古老与时尚并存的“国潮”风采。洛阳用一种场景搭建的方式,不断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这种自信,通过氛围进行了表达。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洛阳提供汉服体验的商家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75%,环比上月增长530%。在众多汉服消费者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六成。
“氛围感”也带动了当地文旅热。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共接待游客1232万人次,仅旅游业总收入就达87亿元,一跃成为近期最热门的全国“网红打卡城市”之一。
04
以“氛围感”拉动经济,内蒙古也不落后。
谈到以“氛围感”走进大众视野的内蒙古“好物”,看球零食三胖蛋瓜子,你一定曾在网上或者超市购买过。
包装上印有“法国是冠军”“巴西是冠军”“阿根廷是冠军”字样的三胖蛋世界杯瓜子,曾售出约63000罐,在世界杯期间,三胖蛋瓜子成为了社交平台妥妥的“氛围感”主角。在这期间,这个内蒙古的农产品占据了不少球迷的朋友圈。
现在从呼和浩特乘高铁到达北京,无论是在清河站还是在北京北站,都能看到大窑嘉宾的广告。卖饮料不进超市,主打的就是一个餐饮店的“氛围组”成员,烤串、麻辣烫、火锅……大窑嘉宾配一切,500ml刚刚好,年入30亿元。从外表上,似乎很难在大窑嘉宾身上找到适合的传播符号;但从氛围感营造上,很多久负盛名的大牌饮料也很难超越大窑嘉宾自带的“烟火气”。
除此以外,内蒙古各地还作了不少积极探索。
在阿拉善盟,主打一个安全。额济纳旗大漠胡杨林自驾车露营地,是内蒙古唯一一家,全国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阿拉善左旗的定远营望月星空露营地,烤炉、火锅、食材,从吃到住一应俱全,满眼望去,错落有致的帐篷和夜晚的银河相映成趣,看到这样的画面,只想立即加入,自己也成为这氛围中的一员。
在呼和浩特,主打一个“一步跨到草原”。已建成优质品牌露营地20个,在建营地13个,这些离市区不远、风格各不相同的营地,满足了近郊游、周末游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围绕露营主题,依托“露营+音乐、露营+美食、露营+市集”等形式,今年推出12项50余场活动。
在兴安盟,主打一个“沉浸体验”。依托森林、湖泊、田园、稻海等13个不同主题的露营地,突出“露营季”概念,将露营潮旅生活、户外休闲度假、乡村振兴成果“串珠成链”,满眼的绿色元素。森林环抱、星空为顶,可看山、听风、赏月,在这样的氛围里,更稀罕这里的白蘑、黑木耳,更读懂“东北上游净产好米”。
05
“氛围感经济”热的背后,是对“情绪价值”的一种消费需求。
而如何将这份对“情绪价值”的追求,转化为对“氛围感经济”长期的消费信心。“识见”认为:
各方共同探索,一起努力,推动“氛围感经济”良好发展生态的形成,这是基础。
紧跟消费需求,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创意感的消费新场景,在优化沉浸式体验场景上下功夫,这是关键。
当传统与现代相呼应,当自然与科技相融合,当文化与经济相碰撞,这往往就是一个“氛围感”拉满的地方。
有地域风情,有历史韵味,紧随时代潮流,当所有元素都碰撞融合,一定能吸引更多人来打卡,并成为氛围中的一个元素。
来源:“识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