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家”,便是人们心中温暖的所在,今天我们也来聊聊在古人眼里,有什么就算是“家”了。
《说文》对“家”的解释是“居住的地方”。从“宀”,这个字读mián,本意为“房屋”。
对于《说文》中“家”的古文字形,段玉裁认为应当是从古文“豕”。
关于“豕”及“家”的声旁“豭”请详见下文链接。
“家”的甲骨文有多种字形,但是构成和今天一样,都是“宀”和“豕”。
前文介绍过“豕”和“豭”的区别,可以看出,“家”的甲骨文中底下有明显的“公猪”和不分性别的猪两种写法,学者认为后者是一种省形,就像“家”字声旁为“豭”的省形一样。到了金文时期,大多延续这种不分性别的简略写法。
“家”的金文有很多款,有的金文字形是在“宀”中直接画了一头头朝下的、填实的猪,原谅我水平有限,实在写不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在我找到的资料中,较为常见的是以下几款,即从字形特点来看,一是外部的“宀”较长,能够包裹住里面的“豕”,二是“宀”的形状为“拱形”,当然这两个特点不是绝对,毕竟当时字形并不是按今天的笔画标准定形。
第二款是外面的“宀”并不是拱形,有点像方形,而左一也并不是完全的“直方”,上面略有下沉:
第三款接近于“宀”最早的形状:
如果说前面几款外面的“宀”都相对比较长的话,这几款的外部有缩短的趋势:
为什么“宀”中有“豕”就是“家”呢?这里也看到诸多解释,综合如下:
版本一:圈养猪即代表“家”。
这是主流说法,有关于此,需说明以下几点:
首先,既然用“圈养猪”来造字,就先看下这是否具有可行性。查了下资料,猪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驯化并进行广泛养殖了,我国目前最早发现的家猪,是距今8000年前的磁山遗址。
第二,为什么要圈养猪呢?当时野猪是最容易打到的猎物,虽然容易,但也并不是天天都能有,所以就开始圈养猪。而另一个资料认为,古代的房子,也就是“宀”的下面是架起的,空的地方用来养猪,上面住人,这种房子可以防水,防野兽。所以有“猪”就相当于生活得到保障,这是“家”的必备条件;
第三,养的是公猪还是母猪?前文说过,“家”的甲文底下有表示公猪的“豭”,也有不分性别的省形“豕”,我看大部分资料对于这一问题没有深究,但也有学者表示,当时圈养的大部分为母猪,公猪是养不住的,但是它们会去猪圈,然后母猪怀孕,生了小猪,就称之为“家”。
版本二:用猪来进行祭祀
这种观点严格来讲其实也有两种,但都和祭祀有关。一种认为古代贵族死后,建立“庙”进行祭祀,平民百姓只能在屋檐下摆放“豕”来进行祭拜,就是“家”的本意,后来引申为“住所”;另一种观点认为,如前所述,野猪虽然多,但非常危险,所以用“野猪”祭祀是最隆重的,而最早的房子也是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使用。
对于上述观点,我觉得都有道理,而且用猪祭祀和圈养猪本身就不是完全割裂的,而在远古时期人们驯养的六畜(马、鸡、猪、牛、羊、狗)中,猪是最早被驯化的,所以用“猪”作为“家”的象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
2.豕:《有趣的汉字之“豕”114》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747179627615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