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是中药传统的剂型之一。将方药研成细末,用蜜或水、或糊、或药汁、蜂蜡等拌和,制成圆球形的大小不等的药丸。有蜜丸、水丸、药汁丸、蜡丸等多种形式。丸剂在中药里应用是很广的,尤其在中成药里,与颗粒剂平分秋色,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不同的丸药有不同的制法,在现代制药工艺下,都可以机器一次成型,而传统的方法复杂的多。复杂绝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头脑不灵光,而是有着很深的门道和讲究。
古代的不一定是落伍的,传统的不一定是过时的。今天的主题是:中医“水丸”的传统制法。它或许会超乎你的想象。
水丸,习称水泛丸。是将饮片细粉以水或者按需用黄酒、醋、药汁、糖液、稀释的炼蜜水溶液等为润湿剂和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最简单的水丸是这样制成的:打粉-赋形剂-筛——刷一层(水等)赋形剂,加一层药面,筛滚,一次次的反复……一直筛至梧桐子大。
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过程很繁复,不太好见到了。如今,见到它是在胡庆余堂博物馆,只做展示用。丁老先生说,过几天也要去上海的展会,去展示。个人以为,中医药这个传统的工艺,不应该只是待在展示台和展柜上,它还有它应用价值和意义,可以与现代工艺结合起来互相改进。
或许会有人疑惑,现代制药工艺需要中医传统“落后”的制药法改进?是的。
水丸,应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丸粒较小、表面光滑,便于服用。中医有“丸者,缓也,舒缓而治”的说法,但在丸药中,水丸是较易溶散、吸收的,显效比较快。
另外,水丸还有一个独有的特点:可根据药物性质分层泛丸。比如,可以把易挥发、刺激性的药物泛入内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将缓释、速释药物分别泛入丸剂内、外层,或者通过各种赋形剂给药物穿上一层层的内衣、外衣,调控药物的释放、吸收,相对精准地发挥疗效。这与现代的缓释、控释药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举一个案例。这是中医科学院基础所于智敏研究员,曾经和我讲过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中药“青附金丹”传统的复杂制作工艺。
这个丸剂的组方并不复杂,就12味药,复杂的地方在于炮制和制丸。炮制过程中使用硝石、童便、生矾、姜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醋、阿胶、米饮,以为缓消之计。于老师后来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发表了“青附金丹医理功效探微”一文,对青附金丹的制作工艺步骤和蕴含的医理解读很透彻。摘录如下:
第一步:将经过特殊泡制的青皮、香附、郁金、丹参共研细末,用醋调和制成“麻子”大小的“醋糊丸”,晒干。
▶针对“妇女癥瘕等病”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的核心病机,以祛邪为主,攻伐有形之邪。
▶醋有除癥瘕积聚之功,故以醋糊为丸,取其能聚合、融和、调和上药,共同发挥药力。
第二步:将阿胶融化成水,均匀涂在制成的药丸上作为“内衣”,使其颜色光泽圆润成为“阿胶光泽小丸”。
▶阿胶之用有取其补血养血之意,……阿胶有黏合之性,晒干后吸收较慢,能减缓药物有效成分的释放吸收速度;……胶者“去久病用之,取其如饴,力大滋补胶固”“此盖兼尽药力也”之意。
第三步:将人参、当归、川芎、白术、茯苓、制半夏、陈皮、炙甘草共研细末备用。用米汤将“光泽小丸”外层的阿胶浸湿,放入制好备用的药粉中搅拌,使“光泽小丸”表层沾满药粉作为“外廓”,晒干后即制成青附金丹。
▶“外廓”,针对“妇女癥瘕等病”必耗伤气血这个关键环节,补气养血兼以健脾化痰。
▶米汤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滋阴长力。
以上诸药经过特殊加工制作,口服后依次按照“米饮外廓”→“阿胶光泽小丸”→“醋糊丸”的顺序逐渐吸收,次第发挥作用。……“其妙在以六君、归、芎为外廓,使药入胃时不知有攻消之味,而胃气不伤,迨其渐化,则对证之药已至病所,俾病去而正不伤。”(于智敏.青附金丹医理功效探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 ,24 (4):533-534,563.)
文章也指出“其中蕴含着鲜明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对现代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开发具有启迪借鉴作用”“现代制药工业应该从中医药学中汲取智慧, 古为今用”。《肘后备急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迪下,有了青蒿素这一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现代中药的制药工艺,也可以向中医传统的制药法取经、改进,迈上一个新台阶。
水丸的赋形剂除水外,还可以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蜜水溶液等。
是最常用的赋形剂,一般用的是纯水或新沸冷开水,所谓“水泛为丸”。另外,方中某些水溶性药物、毒剧药、贵重药,可先溶解或分散在水中,再与其他药粉制丸。
性热,味甘、辛。可借“酒力”发挥引药上行、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矫腥除臭等作用,尤适于舒筋活血类方药。常用白酒和黄酒。
味酸、苦,性温,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行水消肿、矫味矫臭及引药入肝等作用,因此适用于入肝经、活血散瘀止痛的药物制备。米醋最为常用。
一些不易制成粉的中药,如富含纤维的植物药(如大腹皮、丝瓜络等)、质地坚硬的矿物药(如磁石、龙骨、自然铜等)可制成煎液药汁供泛丸用;膏胶类(如鹿角胶、阿胶等)、树脂类药物(乳香、没药等)及可溶性盐(如芒硝等)等,可溶解后用以泛丸;③竹沥、乳汁、胆汁等可加水适量稀释后使用;④鲜药,比如生姜、大蒜、藕等可榨汁用以泛丸。
近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强调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黄璐琦院长,这样解读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他说:“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基础在传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基础;不善于创新,传承就缺乏动力。”
创新,从哪里来?传承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