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烧,就是在叉子上烧烤的意思。在广东烧味中,它是最受欢迎和用途最多的一款。从一碟真材实料、用作前菜的叉烧,至切粒加入肠粉、叉烧包或叉烧酥,甚至加入蛋炒饭中,叉烧的用法无穷无尽。
走在香港的街道,你会发现叉烧总会以不同形状或形态出现。它的无处不在证明了它的历久不衰,而叉烧也早已融入香港文化——周星驰的电影《食神》中,便有一幕当中一个角色因为叉烧饭太美味而流泪;香港家长生气时,你也可能会听到他们说:「生旧叉烧好过生你!」
在香港,叉烧经常出现在餐桌上,已和市民的生活融为一体。
在叉子上烤肉的例子,在世界各地都有,因此很难说烧叉烧的技巧从何处来。虽然如此,大部人都相信它来自常吃猪肉的广东。烧叉烧有很多方法,但今日大多数地方都采用一个外型如酒桶的烤炉,炉的顶端有个盖子,打开,便可以把肉放进炉里。肉会挂在炉的中间,好让它能平均受热。
差不多所有香港的烧味师傅在制作叉烧时,都会用上脢头,即猪肩膀的肉,但这并非唯一可使用的部位。过去,猪腩是受欢迎的选择,尤其是在农夫等职业之间,因为他们工作时需要大量体力。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猪腩叉烧可以在广式烧味店中找到,你也会看到另一款名为「不见天」的叉烧。「不见天」形容的是猪前腿的腋下肉,因为「看不到天空」而得名。这部位瘦且肉味浓,是肥猪肉的相反。
脢头则是猪腩和「不见天」两个极端的中间。上等猪只的脢头拥有分布平均的大理石纹,既嫩滑多汁,也有浓郁的味道。不同大厨对用哪一个品种的猪只,各有看法。
就食谱来看,烧叉烧并不复杂,但就像所有简单的食谱,魔鬼就藏在细节中。猪肉先经腌味,腌料通常是盐、糖、蒜、玫瑰露、蛋,再加入香料(如五香粉)和鲜味浓郁的材料,如蚝油、豆酱和南乳,南乳也是叉烧独特颜色的来源。都爹利会馆的食谱也加入八角和沙姜,增加味道层次。接着,就是把肉烧至全熟。
制作叉烧过程来到尾声,便来到上糖这步骤,能为叉烧带来光泽和燶边。大厨李文龙和刘秉雷均使用麦芽糖,亦有厨师选用蜜糖。
一旦上了糖,猪肉会回到炉中烧最后一次,以获得焦糖化效果。享用时,叉烧会切件上桌,而每间餐厅对切件厚薄,会根据各家叉烧的质地和味道浓淡而有不同的标准。
很多时叉烧就像冷肉(charcuterie),可以室温享用,虽然不少香港人都喜欢叉烧新鲜出炉的滋味。很多餐厅整天都有叉烧出炉,因此你很大机会可以随时享用到暖的叉烧。不过,极致的叉烧追求者会在餐厅一开门便到达并第一时间点叫,品尝餐厅为开门而刚烧好的叉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