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叶子玩收藏,分享收藏乐趣,传播钱币文化,感谢关注。
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所铸行的古钱币,今天咱们继续讲讲明太祖之后的永乐、宣德、弘治通宝,以及尚存未解之谜的洪熙钱。
永乐是是明成祖朱棣上位后使用的年号,其是明太祖第四子,永乐通宝是在永乐六年,即1408年于两京开铸,后又在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省开始铸造,主要是用于日常行用、赏赐和对外贸易。
永乐通宝的钱文书体从楷书,直读,其材质有铜质与银质两种,面值有小平与折三型两种,常见的小平钱为光背钱,折三则为背三型,其风格与洪武通宝背三钱颇为相似,据传其折三型为孤品,上海博物馆现藏有一枚,而近几年的拍卖会上也未曾出现过。永乐通宝的钱文书体较为秀丽,铸工也较为精湛,也因此该钱在当时被日本、安南大量仿铸。
宣德是名宣宗朱瞻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宣德年间是从1426年-1435年,但宣德通宝是在宣德八年,即1433年所铸。
宣德通宝,其钱制风格沿用的是永乐成规,楷书直读,只有小平钱一种面值,光背无文,钱体较为厚重,在版式上较为单一,有些宣德通宝的德字会省去下面一横,坊间也称其为省一宣德。相对于永乐通宝,宣德通宝的存世量较少,但价格一般,小百数至中千数不等。
洪熙是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使用的年号,仅用了1年不到,介于永乐与宣德之间。而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年号钱存世量不少,但关于是否有铸洪熙钱,在古泉圈内一直以来是个未解之谜。从相关的正史上看,并未有明确记载有铸洪熙钱,而在晚清的民间藏家高焕文所著的《癖泉臆说》中对其所述也是模棱两可。
据传在民国时期,发现有两枚洪熙通宝,一枚早年间被张叔驯先生所藏,另一枚则被罗伯昭所藏,后赠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如今的国家博物馆。但即便如此,坊间对其是否真实存在还是有很深的疑虑,无论是著名收藏家马定祥先生,还是孙仲汇先生都未曾给出明确答案。此外坊间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洪熙通宝是后来的明世宗朱厚熜于嘉靖年间补铸的,但无论是那种说法似乎都有些难以解释的疑团。
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时使用的年号,而弘治通宝是从弘治十六年,即1503年才开始铸行。在弘治十八年,孝宗命户部调查各地铸造弘治钱情况,发现各地的铸造量还不足计划的百分之二十,同年孝宗逝世,武宗朱厚照上位后还有铸行弘治通宝,直到正德二年四月才下令停铸。
弘治通宝钱文书体为楷书,直读,小平钱制式,坊间对其有一大字版细分版别,相对较为少见。此外也有藏友说其有折五、折十大钱,但极少有见到实物,因此有藏友推测其可能为试铸样钱。弘治通宝相较于前朝的永乐、宣德通宝,其制作工艺较粗糙,文字粗拙,普通品的市价在小百数,品相稍好的在小千数左右,而大字版相对较高,好品的已过五位数。
今天的明朝古钱介绍到此结束,后面咱们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