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嘉兴地名
袁花镇东风村藤桥港南有条无名港,东西走向,港不算长,也不算宽。港北岸有个村坊,农户都居在港的北岸上,地名叫港上。
至于港上地名的来源,现代人大多数认为村坊在一条港上,故名港上。但袁花的大多数村坊都在港边,都不称港上,为啥唯独这个村坊称港上。要解答港上名字的真正来源,还得用史料来说话。
我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就逐步推行“乡里制”,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十里为亭,十亭为乡。故从规模来讲,这个“里”相当于小小的村的编制。
远的不说,至少从明朝中期开始,现在的港上那个地方建立了“里”的基层行政机构,叫“讲让里”,隶属古灵泉乡。
这个说法,笔者的依据是清末民初海宁路仲学者管元耀(1876-1940年)编的《海昌胜迹志》的“胜迹五”,内有“飧和堂在袁花北讲让里,明湖广道监察御史朱瑞登建”的记载。
这个朱瑞登就是港上人。所以,这个讲让里在明朝后期至清朝真实存在过。这个“讲”字,与本地土音“江”同音,“让”字与“上”同音,后人因不知“讲让”的深刻含义,就把“讲让”写成“江上”, 又写成“港上”,这就是港上地名的来历。
说起古时的“讲让里”,“讲让”这个词汇怎么来的?
唐朝的国子监祭酒、经学大成者孔颖达向唐太宗李世民上疏中曾有:“讲让者,民有争夺者,用礼与民讲说之,使推让也。”的记载。
《礼记·礼运》一书中,有“刑仁讲让,亦民有常”的文句。
从“讲让”到“港上”地名随着历史变迁,但其精神本质依然不变,就是让人们相互谦让,不争执,要邻里和睦,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现实意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