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少年时喜欢曹操,因为他够枭雄,征黄巾,刺董卓,战袁绍,挟天子,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让人闻风丧胆;
中年时佩服司马懿,因为他能忍。屈居曹家之下几十年,到头来让三国归晋;
到老时才看好刘备,因为他最有毅力。白手起家,年过四十未立业仍不放弃,终在乱世里搏得一席之地。
以上三位人物,于和伟演了两个。曹操和刘备,一个爱笑一个爱哭,属于两个极端。于和伟在新三国里演的刘备颇受好评,暂且不表。我想说一说他在《军师联盟》里演的曹操。
此时的曹操已然成事,求贤若渴,四处招募名士。彼时的名士向来都是先看德,再论才。但曹操反其道而行之,教育群臣:乱世用人,论才不论德。
“临阵能致胜,不使将士枉死是德,治国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冻馁之苦是德”
这番话在当时礼仪为先的教育下是大不敬,但没人敢反驳,也没人能反驳。
曹操遇刺,巍然不动,泰然自若,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硬汉。他在百官面前逼死已经怀孕的皇妃,吓得皇上连刀都拿不起来,群臣斥责,曹操一并抓了问罪,血溅皇宫毫不在意。
荀彧劝他说:“人言可畏。”
“令君知我,我向来不惧人言。”
身逢乱世,能说话的是手里的刀,而不是文人的笔墨。
但曹操从未看轻文人,荀彧就是个例子。他心向汉室,曹操门儿清,但是他用人不疑,大方的与对方商讨政治要事。
二人摊牌的那一刻,曹操满是不忍,但他也知道,若荀彧对汉室不忠,就不是他这么多年一直敬佩的荀令君了。
“天下,皆错看我曹孟德。”
错看了吗?错,也不错。
不错的是,曹操的确有自立为帝,取代汉室的打算。
错的是,天下人只看见他的狼子野心,而没看见他为北方百姓谋取的太平生活。
曹操在戏剧里的形象是白脸,一副奸臣模样,有几个人还记得,这个奸臣也有还天下以太平的志向呢?
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坐在军帐内,心知他今生再也攻不下江东,无尽伤感。戎马一生,志向未成,却迎来了英雄落寞,对本人来讲何其残忍?
关羽被斩,曹操领百官下拜,当日若非关云长在华容道私放他一命,哪有今天魏王的威风?论情义,论恩德,这一拜对方都担得起。
暮年出城,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昔日他与袁绍结伴游猎意气风发,周围都是青青绿草;如今满目疮痍,百姓十室九空。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曹操,也变成了听一首童谣就流泪的老人。
洛阳城里,曹操面对百官,敬过去二十年抛头颅洒热血的亡者。
何为乱世?从上帝视角来看,是几个想当皇帝的人勾心斗角,打来打去伤国伤民;但是在当权者看来,他们只想看一眼太平盛世罢了。
天下未定,曹公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