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交的宋丽关系继承并发展了十一世纪晚期的宋丽关系,自十一世纪中叶宋丽复交之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宋丽之所以开展复交行动,也是在复杂的东北亚国际局势大背景下进行的,此后宋丽关系的发展同样也受到东北亚政治形势的影响。
1、两国进入恋爱期
宋神宗为解决国内累积已久的矛盾起用王安石推行变法革新。王安石变法主要是改革因循守旧的内政,但也影响了宋朝的对外政策。恰巧这一时期辽内部连续发生政治斗争,辽的国力受到了极大损失走向衰落。
面对形势的变化,神宗希望与高丽复交以实现“联丽制辽”之策,熙宁二年,神宗命令时任福建转运使罗拯派人前往高丽,向高丽政府提议复交之事。罗拯派商人黄慎、洪万前往高丽,向高丽国王文宗表明宋朝希望与高丽复交的愿望。
对此高丽的态度十分积极并表示配合!熙宁四年,高丽派遣民官侍郎金悌使宋,使团有近110人。金悌到达宋朝后向宋帝献高丽大量特产,高丽使者得到了宋神宗的热情款待,史书是这样记载:宋朝“诏待之如夏国使。”
2、苏轼为代表的保守派
在宋丽复交友好相处时期,北宋朝廷中出现一派反对宋丽复交的朝臣,尤以苏拭为最。苏拭是北宋著名文人,一生宦海生涯中几度沉浮,曾上居庙堂为学士、宰执,下谪州郡为知州、判官,真可谓历经坎河。
他就宋丽关系先后向宋哲宗上奏七封奏折,总共有《高丽进奉状》《论高丽进奉第二状》《乞命高丽僧从泉州归国状》《乞禁商旅过外国状》。
他在宋丽政治交往方面的主张是:高丽是辽之盟国;中断宋丽关系可避免宋商借口往高丽而通辽,与高丽的交往并没有给宋朝带来益处,反而损失了大量财力和人力。
苏拭在对高丽文化交流上主张对髙丽严格实行书禁,对两国科技艺术交流也持否定态度,对宋丽佛教文化交流进行干扰。
以苏拭为代表的这派保守观点虽给当时的宋丽关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联丽制辽”政策已为宋帝首肯,实乃大势所趋,因此该派保守观点未能左右宋廷对高丽的友好政策。
1、北宋“联丽抗金”的失败
1125年,金国发动灭宋的战争。金太宗派勃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兵分山西、河北两路进军宋朝,北宋岌岌可危。面对危局,北宋期望高丽能出兵相助共抗金军。
1126年七月,宋遣阁门祗候侯章、归中孕等人往高丽,向高丽发出求救信号,北宋在诏书对高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除了正式诏书外,宋使侯章又致书于高丽国王,再申求援之意,与高丽相约“秋凉”起兵,共击金军。
面对北宋的要求,高丽选择了拒绝出兵,但仍友好地接待宋使。高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宋金之战胜负未明,高丽心存观望,故对双方都示以有限度的友好,预先留有余地,以便进退。
对高丽来说,这样做相当明智,但从宋朝的立场上看,高丽的做法实有负天朝眷遇之厚。侯章等人在高丽逗留了两个多月,一无所获,满怀失望地回到了金兵恣肆的中原。侯章使高丽的遭遇预示着在金人的武力威胁下,宋丽之间已经不可能存在正常的友好关系。
事实上,高丽对北宋采取这样的政策并不意外。早在金军一举灭辽,并于当年十月便大举攻宋,到十二月金军就已推进到宋朝京城开封城下。目睹两大邻国的遭遇,高丽开始考虑调整对金的政策。
高丽作为身处在大国周围的一个小国,已经习惯向大国称臣以自保。这也是高丽在和大国交往时一向奉行“事大主义”政策,“事大主义”是一种小国为了应对大国保存自己的策略。
2、恩断义绝
南宋王朝在风雨飘摇中建立,面对东北亚的政治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实力急剧衰落南宋朝廷在此局势下调整了对高丽的策略,南宋不再实行主动的外交方针,而且对高丽的主动入贡也反应冷淡。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在此之前多次联丽的成效可以说是甚微,联丽难以增加南宋自身的安全保障系数。
此外由于南宋国力的弱小,且长期处在金的军事威胁之下,加之这时高丽已向金称臣,这也使得南宋怀疑高丽与金人合作,其使者是金派来的间谍,目的是为了刺探情报,南宋朝廷出于自我防卫意识,担心国家机密被窃取,多次拒绝了高丽
使节的来访。高丽出于自保也不愿意与南宋有更多的政治交往,以免触怒金人。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冷淡,并渐行渐远,最终宋丽政治关系完全断绝。
1、两国防范自保的心态
宋丽关系在两宋之交的变化从宏观方面来看从“相对开放”变为“封闭自守”、从“主动联合”变为“拒绝入内”,东北亚政治局势剧烈变化致使宋朝统治者的高丽观发生了变化是导致两宋之交宋丽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
南宋时由于与金国战争频繁,加上高丽已向金称臣并频繁入贡以及丽金两国国土相连,这使得宋朝统治者对高丽极为猜忌,对高丽主动开展的对宋交聘,宋朝怀疑高丽来使是金派遣的间谋,所以数次阻扰高丽入贡。
事实上,南宋国力的脆弱并导致的防范自保的心态是导致宋朝对高丽政策变化的深层原因,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政策是封闭自守或者是主动进取。
2、高丽抛出橄榄枝
宋徽宗时期高丽特别积极对宋进行“朝贡”, 一是高丽高度认同和仰慕宋文化,加之宋朝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高丽为发展自身需要从宋朝吸收包括工艺科技在内的先进经济文化。
二是高丽在藩属于辽的同时在政治又交好于宋,高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维持力量平衡而意图“借宋制辽”,此外高丽时常调整外交手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
宋丽两国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亦是双方交往的重要原因。加之北宋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对待高丽并且极为优待高丽,在不改变辽丽关系的前提下强化宋丽关系,北宋对高丽的特殊眷顾,自然吸引高丽频频来宋。
3、高丽深受宋朝吸引
高丽身处朝鲜半岛之地,弹丸国家。自汉唐时期已经与中原有着文化、朝贡、商贸的交流。高丽王朝与中国五代、宋辽金、元、明初诸王朝并存,接受中国历代王朝的册封,向中国历代王朝纳贡。
高丽素羡华风,政治制度深受中国历代王朝的之影响,高丽素有“百官衣冠从华制”之说。特别是高丽早期的官制,即中央行政体制,深受宋朝的影响。
国家之间的交往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人员往来也成为宋丽间文化交流和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两国往来的人员中不仅有官方人员,更有大量非官方的人员。
自十一世纪下半叶复交后,宋丽之间人员往来密切。进入十二世纪上中叶,宋丽之间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宋与高丽友好相待,两国使节、商人互相往来。此外,高丽派学生到宋求学求法,宋朝文人、医生也多次前往高丽。
两国文人在对方国家长期供职,甚至有的终老一生。凡此种种,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也交流了彼此的思想文化和生产经验,从而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进步。高丽对北宋、南宋的贸易政策也是积极的,无论是官方贸易还是民间贸易,均是如此。
其主要原因是除了在经济上获得“厚利”,而且高丽需要汲取宋朝的先进文化。《文献通考》载:“按高丽之臣中朝也,盖欲来华凤,而利岁赐耳”。这说明高丽与宋王朝积极交往的目的则是为了在经济上、文化上能够获利。
高丽政府曾公开允许使节团进行的私人交易,而且还给予了很多便利的条件。高丽利用与外国使节的交流时机开拓市场,这也是对以“朝贡”为典型的官方贸易一种补充。高丽对民间贸易的政策也非常开明,高丽欢迎外国商人特别是宋商来高丽进行贸易。
高丽甚至对宋商给予高官厚禄以挽留宋商,据《宋史》记载,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似禄任,或强留之终身。
北宋末期,宋丽双方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仍然十分密切,两国都釆取鼓励贸易的政策,并釆取了种种措施保障贸易的进行。这一时期堪称宋丽关系史上的蜜月期,两国使者来往频繁,民间贸易非常繁荣,极大密切了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到了南宋时期,双方的官方朝贡由于政治关系的影响而比较冷淡,但双方的民间贸易异常活跃,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政冷经热”的局面。而且这一时期作为民间力量的宋商还起到了官方使者的作用,不断为双方传递政治消息,可以说是为冷淡的宋丽关系中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需要指出的是,两宋之交宋丽间进行的交流是具有双向互动性,深刻影响了两国的社会生活。宋丽关系可以说是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双方关系由亲密,到冷淡猜疑,最后以致断交,可谓是由巅峰滑到谷底。
参考文献:
《宋史》
《高丽史》
《宋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