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的大型个展“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将于4月2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展期至6月30日。博伊斯被视为“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本次展览汇聚两百余件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面回顾其极富艺术史价值,同时又极具争议性的创作生涯。本次亦是博伊斯大型个展首次亮相华南地区。
作为二战后当代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之一,博伊斯的创作对当代艺术、社会及政治构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承接着二战欧洲社会的创伤,博伊斯的创作深具对社会文化与政治形势的反思。展览的策展顾问、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馆长及国际策展人格雷格·杨森博士(Dr.Gregor Jansen)指出:“博伊斯用他壮观的作品和装置,改变了艺术的定义及艺术的潜在定义,他的作品主题通常是具有潜力的创造力、行为艺术及全人类创造力的乌托邦。”
约瑟夫·博伊斯,《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画作》,1965
本次展览通过“人人都是艺术家”、“社会雕塑”、“扩展的艺术概念”、 “激浪与偶发”四大篇章,梳理其跨越四十年的创作生涯,其中不乏《如何向死兔子讲解绘画》(1965)、《我爱美国,美国也爱我》(1974)、《7000棵橡树》(1982)等艺术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览在艺术家百年诞辰之后,再度聚焦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贡献,力图呈现一个多面而立体的博伊斯。
约瑟夫·博伊斯,《卡普里-电池》,1985
博伊斯的创作强调对社会介入,他具有一种革命家的精神,鼓励大家参与到日常的社会行动之中。本次展览的标题正源自于博伊斯所提出的当代艺术史中最具颠覆性、打破边界的艺术理念之一——“人人都是艺术家”。博伊斯认为艺术的方式是人类最本真的方式,由此他提出只要人人发挥自己的本性,就可以更直接的方式感知和参与社会,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约瑟夫·博伊斯,《肖像:约瑟夫·博伊斯》,1970 -1980
博伊斯的艺术作品和理念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早在1980年代末即被介绍到中国,从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因此,此次展览亦试图呈现一条理解中国甚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必经路径。对于本土观众来说,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探寻当代艺术本质的精神之旅,亦是一次打开东西方当代艺术史的入门级必修课。
约瑟夫·博伊斯,《革命钢琴》,1969
南都记者 朱蓉婷 实习生 康紫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