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孟子有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在历经峥嵘岁月之后,事物才能迎来成长与蜕变,成为经典。好酒需要经历岁月陈酿才能香醇迷人,一代宗师也必须通过时间的打磨方能被世人所铭记。
苦难的童年
张支云1924年出生于贵州省仁怀县二合镇,自幼父母双亡的他,在八岁时便开始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离乡生活本就充满了艰辛与坎坷,更何况是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而言。一路上,张支云为了谋生当过船工、做过短工也当过童工,生活的艰辛培养了张支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性,为他日后的酿酒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37年正值军阀动乱的年代,据张支云老先生的回忆,当时在四川做短工的他险些被地主家抓去充军;听闻此事的张支云,连夜逃回贵州省境内。说来也巧,张支云当时刚好坐在成义烧坊门前喘口气,恰巧遇到酒坊酿酒师肖青海。在简单询问张支云的来历之后,肖青海出于同情收留了他。就这样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张支云结缘成义烧坊,成为烧坊的一名学徒。
华氏成义烧坊
华氏成义烧坊,乃正宗茅酒之源,开设于同治六年(1867年)。据传,其创始人华联辉开设烧坊的原因,是为了满足祖母喝茅台镇酿造酱酒的心愿。当初华联辉到茅台镇之后,发现这里由于战乱,当地的烧坊基本全部被夷为平地,于是就买下一块土地,找来旧时的酒师,在原址上建起了作坊。
酿出的酒经其祖母品尝,确定这正是她年轻时喝过的酒,于是中断多年的茅酒生产就这样恢复了。最初近十年间,华氏的酒仅供家庭饮用和馈赠、款待亲友。谁知亲友们交口称赞,求酒者接踵而至。于是,具有敏锐商业头脑、善于捕捉商机的华联辉立即扩建酒坊,对外营业,并将酒坊定名为“成裕烧房”,后更改为“成义烧坊”。
民国四年(1915年),华联辉之子华之鸿得知将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游说官府为“回沙茅酒”报名参加,荣和烧坊也申请加入。年底,两家烧坊同以“茅台酒”之名入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在博览会上,回沙茅酒因包装简陋土气,遭到了评委们的不公平待遇;在晚宴上,中国代表拿起一瓶茅酒佯装失手,将酒瓶摔碎在地,刹那间酱香弥漫整个大厅,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最终回沙茅酒荣获万国博览会金奖,从此中国茅台酒也跻身于世界三大蒸馏酒行列。
酒坊学艺师出名门
酒坊的工作枯燥且繁重,虽然年仅十三岁的张支云略显瘦小,但是经过五年的漂泊生涯,张支云磨砺出了小心谨慎、勤快利索、聪明伶俐的做事风格,深受酒厂工人与肖青海的喜爱的同时,也引起了酒坊掌酒师傅(相当于酒坊总工程师)郑应才的注意。进入酒坊后不久,郑应才师傅便以“酒厂人手不足”为理由,让张支云在亲身实践中亲自感受酿造技艺。
一般来说,初入烧坊的学徒要先历经七年的打杂工作后才能够有资格接触酿造环节,而张支云以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外加肖青海的引荐,郑应才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张支云,亲自向他传授华氏古法酿造技艺。后来,张支云拜郑应才为“保爷”(即干爹),并于1942年正式拜郑应才为师,成为其嫡传关门弟子,学习华茅酿造技艺。
对于徒弟的训练,郑应才师父秉承一贯严格的要求,酿造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张支云亲身实践、身体力行。在当初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任何现代化设施,酱酒的酿造环节都需要酒师们亲力亲为。
茅台镇的夏天酷暑难耐,为了练就真正的酿造本领,张支云与酿酒工人们顶着酷暑在烧坊中挥洒汗水,在高温中练就了真正的酿造技艺。在酿造过程中,很多涉及温度的环节都要求酿酒师用身体去感受,比如对于蒸粮环节,就需要酿酒师用手插入酒甑中去感受粮食的温度。
春去冬来,时光荏苒,在一次次的身体力行与无数次“观、闻、品、悟”的技艺探究之后,张支云的酿造技艺得到了郑应才师傅的认可。1949年,因为郑应才年岁已高,当时年仅25岁的张支云出任成义烧坊的“副酒师”(相当于副总工程师),全面监管从制曲、制酒、贮存到勾兑的全部酿酒环节。
茅台酒厂创始级酒师
茅台镇酿造的酱酒,从古至今向来备受爱酒人士的喜爱。1951年,国家为保持和发展茅台酒这一民族品牌,仁怀县人民政府将成义烧坊收购并公有化,成义烧坊更名为“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即今天的茅台酒厂);1953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先后接手“荣和”“恒兴”两家烧坊,最终三家烧坊合并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
茅台酒厂成立之后,张支云与其他五位酒师进入茅台酒厂,开创了茅台酒厂“六大创始级酒师”时代。华茅古法酿造技艺对于张支云而言显得轻车熟路,在成义烧坊工作的岁月也为他的酿酒生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在茅台酒厂工作期间,张支云亲自参与并把控茅台酒的酿造流程,从制曲、蒸粮到包装,每个环节都铭刻在他的脑海中。在工作中,张支云秉持严谨的态度与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在他的带领下,茅台酒在品质和产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1958年,茅台酒厂兴起拜师热潮,作为当时茅台酒厂技术骨干的张支云首当其冲,为中国酱香型白酒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技术人才。在张支云老先生一生当中,培养了包括原茅台酒厂副厂长汪华,周树华、祝进河、何志权等在内的一大批行业精英。如今,张支云老先生的徒子徒孙们大多成为业界内赫赫有名的酿酒大师,可对于这段刻骨铭心的师生情缘却始终铭记在他们心中。逢年过节,张支云老先生的徒弟们总喜欢来到老师的家中,再续那段魂牵梦萦的酱香情。
“做好人、做好事、做好酒。”简简单单的九个字,体现出了张支云老先生对徒子徒孙们的殷切期盼。技艺需要传承,匠心同样需要世代传递下去。张支云老先生将一生的心血付诸于酱香型白酒事业当中,而他所承载的大国工匠精神,也将在未来,被他的传承人们继续发扬光大,让华茅酱香飘遍神州大地。
岁月如歌,光阴荏苒。经历了辉煌的年代,张支云老先生也早已功成名就,成为了中国酱香型白酒史上德高望重的酿酒师,在酱香型白酒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今,茅台酒厂六大酒师仅张支云一人健在。作为茅台酒厂第一任酒师,他被誉为“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祖师爷”、“中国酱酒之父”。
从充满艰辛的童年到一代酱香宗师,张支云通过自己勤奋刻苦的努力改变了人生轨迹,坦荡面对各种困难,终成万人敬仰的一代酱酒宗师。纵使岁月流逝,可属于张支云老先生浓墨重彩的酱香人生,将永远流传于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历史长河中,世代传唱。
舌尖上的环球之旅 怎能错过这些微...
最治愈的婚礼甜品 没穿衣服的裸蛋...
他的奇思妙想,让我们看到美食的另...
把甜品做成这样,谁还舍得下口啊
日本厨师的糖艺作品,你见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