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最新式的智能温室大棚,含有120多项专利技术。
■编者按
设施栽培是当前蔬菜生产的重要途径,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对保障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并首次提出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
寿光是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的发源地,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当地设施农业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当地已成为全国蔬菜产业的“领头羊”。寿光蔬菜既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近日,本报记者奔赴寿光,通过新农人管理的高标准大棚,看当地如何持续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进入3月,天气转暖、日照变长,大棚蔬菜产量明显提高。最近,殷金华所种两个大棚的口感西红柿进入收获期,每天都能采摘1500多斤,每斤销售价格六七元,收入近万元。
殷金华是寿光市古城街道前疃村大棚种植户,之所以种植效益好,离不开高标准的大棚。
从小棚到大棚
建造技术持续提升
“现在的大棚是3年前建的,跟过去的小棚相比,新棚保温效果更好,西红柿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一大截。”1983年出生的殷金华,之前在外工作多年,10年前回乡种植大棚蔬菜,“当时种的第一个大棚,面积较小,占地不足5亩,实种面积只有2亩多。”
2020年,殷金华利用自己的积蓄,加上50多万元贷款,新建了两个高标准大棚,每个总占地10亩,跨度达到18米,从地面到棚顶,高度达到9米多,相当于3层楼高。
通常,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面积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冬季保温效果越好,也更容易安装使用各种智能化设备。
寿光的大棚越建越大,与当地不断提升的温室建造技术密切相关。以大棚保温被为例,目前采用的保温被重量只有10年前的十分之一,这极大地延伸了大棚的跨度。
“以前的大棚保温被是用旧衣物打碎形成的再生材料加工的,一平方米将近10斤重,冬季遇到雨雪天气吸水后,重量还会增加。为了防止大棚被压塌,只能把大棚跨度控制在八九米。”寿光市弘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明春说。
寿光市弘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寿光最早一批从事大棚卷帘机、保温被等设施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20世纪90年代,寿光大棚都是采用草帘保温,2000年后,开始采用旧衣物加工的再生材料做保温棉。从2014年起,弘昌农业公司开始生产PE布无胶棉棉被。当时,这种新材质的保温被市场上几乎没有。
“这种新型大棚棉被不仅保温效果好,一平方米重量只有1斤多,表面还是离水材料,下雨、下雪后不会吸水变重。PE布表面可以聚热,冬季下雪后,也能快速融化,基本不用人工清理。”赵明春说。
最近10年来,随着PE布无胶棉棉被的推广,新建大棚时,基本不用再考虑承重问题,这样既可以降低骨架成本,还可以取消棚内的立柱,机械在棚作业更便捷。这种轻薄保温被不仅在寿光得到大面积推广,还走向全国。赵明春表示,目前企业每年加工100万平方米的PE布无胶棉棉被,90%销往外省。
30多年前,寿光的第一代大棚,墙体用小麦秸秆和泥垛成,占地1亩左右的大棚,实种蔬菜面积只有0.5亩。而如今,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寨里村的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内,有一栋占地面积达120亩、包含120多项专利技术的钢结构玻璃温室。这栋温室由赵春江院士团队根据寿光地域特点,融合寿光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和荷兰文洛式连栋温室的大空间优势打造而成,可以说是寿光最新一代温室设施的代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30多年来,寿光人一直坚守“不封闭,不独享”的理念,无私地向全国各地输出寿光技术。如今,寿光累计向全国各地输出技术人员20多万人次,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常年在全国各地建设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导蔬菜生产。目前,全国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
智能设备逐步普及
配好药液,打开开关,自动喷药机从棚顶走一圈,20分钟就能打完一个10亩的大棚,不仅效率高,药液喷洒更均匀。对种植大户殷金华来说,采用智能打药机后,喷药基本不需要人力。
殷金华说,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喷药方式,一个大棚打一遍需要三四个小时,并且西红柿植株高度达到2米多,药液喷洒得也不均匀。
在殷金华的大棚,除了智能打药机,蔬菜浇水、施肥是通过施肥一体机,卷帘通风有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冬季遇到低温寡照天气可以人工补光。大棚蔬菜生产的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控制。
前疃村党支部书记殷凤海介绍,10多年前村里种大棚几乎全部靠人工,一对夫妻往往只能管理两三亩的大棚,现在依托智慧化设备,一个家庭轻松管理一二十亩大棚。
近年来,在寿光,一大批智慧农业物联网本土企业快速崛起,为寿光蔬菜产业的智慧化、数字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位于寿光市洛城街道的安心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全生育期智慧种植决策指导服务,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信息化和数据支持,集农业产业互联+智能装备物联+农技农服知识+农业产业数据为一体。其自主研发的空气检测传感器、智能放风机等已投入市场,受到广泛好评。
位于寿光市纪台镇的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历时3年研发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可实现温湿管控、光照强度、灌溉施肥、雨雪防范等12项全自动远程管理功能。与当下流行的“手机管理大棚”相较,该平台更为智慧,以水肥一体化系统为例,平台会对大棚土壤检测数据进行主动运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干湿度及所需营养成分,甚至不需人工控制就可以实现自主灌溉,真正实现了“云种菜”。
近年来,寿光以数字化赋能蔬菜产业升级,建成投用了占地2.3万亩的18个智能化、标准化园区,全部覆盖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同时,有5万多个大棚应用了物联网装备,蔬菜大棚由此一跃变身成为“绿色车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通讯员 朱继鑫